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校园——田野——校园——田野

2024-10-09 07:55:27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我是一名硕士应届毕业生,也是一个有12年农业经验的‘新农人’。”记者初次见到90后王晨旭时,他如此自我介绍。

  2012年,即将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王晨旭,因为父母身体原因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回到了家乡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大官庄村干起了农业。

  王晨旭从小对花卉种植怀有浓厚兴趣。在父母的支持下,他用原本准备出国的学费加上借来的资金,注册成立了青岛虹旭花木专业合作社,培育桂花、耐冬花等景观苗木。

  从“码农”变“花农”并非易事。因缺乏农业知识,王晨旭屡遭挫折。他曾将喜阳的桂花和需要遮阴的耐冬花混种在同一个大棚,导致大量苗木死亡;又尝试利用发酵的沼渣作为有机肥、深井水勾兑沼液作为叶面肥,进行桃子的有机绿色种植,却因管理不善和技术欠缺,第一年种植的桃子几乎全军覆灭;后来种植的20亩的红枫,也因为病虫害死了三分之一。

  “回家头几年,我积累的知识几乎都是在解决问题中学到的。”王晨旭告诉记者,随着种植作物类型的调整,粮食作物逐渐占据主要部分后,他产生了“知识焦虑”,“观赏景观在用药方面讲究不多,但马铃薯、玉米等入口的食物必须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我觉得必须进行系统学习,就有了考研究生的想法。”

  王晨旭自2017年起开始备考之路。2021年,他被青岛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录取。今年走出校园,虽已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12年,他却更愿自称为“新农人”。

  “从种植桂花、耐冬花等观赏植物,到栽培桃子、蓝莓等水果,再到马铃薯、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尝试,读研前我做农业完全是跟着兴趣走,决定重返校园,也是为了解开自己在种植那几百亩地时遇到的困惑。”王晨旭坦言,完成研究生的学业后,他对农业有了全新的情感——从兴趣逐渐变成一种责任,对未来也有了明确而深远的规划——从事更广泛的技术推广。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王晨旭的研究方向聚焦于马铃薯的灾情减损与扩种繁育的成本优化。“只把自己的地种好终归是狭隘的,能够引领并带动更多人共同进步,这才是真正的价值体现。”王晨旭告诉记者,距离他种植基地不远处的店东屯村,成了他技术推广的首个受益对象。这个村庄以种植马铃薯为主要经济来源,一旦遭遇灾害,整个村庄的生计都会受到严重威胁。现在,王晨旭一边将自己的种植基地作为试验田,一边向邻近的村庄推广和普及技术,让更多人一起受益。

  如今的王晨旭,不仅深刻体会到肩上承担着守护粮食安全的责任,还不断发挥自己作为青年农人的创造性。他凭借自身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相结合,研发用于提高农业效率的程序。去年,他研发的农业蔬菜栽培土壤墒情检测软件获得了国家专利。今年,他还有两项专利正在申请过程中。

  “以前老师总开玩笑说,学习不好就得回家种地。前几天偶遇以前的班主任,我告诉他,我真的回家种地了。”王晨旭打趣地说。老师当年的戏言,在不经意间成为他人生轨迹的真实写照,但对此他从未后悔。王晨旭表示,自己将持续发挥领域技术专长,深入农业研究,与更多志趣相投的伙伴携手,共同为农业事业注入年轻人的活力与智慧。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小环境”承载“大幸福”
下一篇: 鹅声嘹亮,收入高涨
 
0
 
 
 
 
推荐资讯
 假期港口作业实现双增长
假期港口作业实现双增
葡萄丰收香满园
葡萄丰收香满园
滕州界河镇政协开展关注民生·情暖善城” 大走访活
滕州界河镇政协开展关
黄河大米开镰收割
黄河大米开镰收割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