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皓若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看不见多彩的世界,听不见动人的声音,说不出自己的想法……因为身体的缺陷,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在肥城市街道、公园、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等场所,一群身穿红色马甲的助残志愿者急残疾人之所急、解残疾人之烦忧,为大事小情奔走,用爱温暖着残疾群众。
因一场意外事故,肥城市市民李公活肢体残疾。他一度无法接受事实,意志力消沉、自暴自弃。来自肥城市启善“如康家园”的心理咨询志愿者带他走出了黑暗。“志愿者耐心地开导我,跟我谈心,慢慢解除了我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让我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李公活说,在“如康家园”,他不仅学会了编筐等技术,还用乐观的态度激励了其他残疾人。
家住肥城市老城街道的90岁老人李桂珍因患脑萎缩卧床不起,平时靠儿媳照顾起居,需要办理残疾证。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志愿者联系了鉴定医师“送鉴上门”,通过现场询问等方式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并严格按照残疾人评定标准为老人进行登记和检查,帮老人办理了残疾证。“谢谢你们。我在床上动不了,生活不能自理。你们上门服务解决了我的大问题。”李桂珍拉着志愿者的手感激地说。
眼下正是杏子成熟的时节,边院镇的程先生望着满树梢的金黄杏子犯了难。由于女儿智力残疾,家中劳动力不足,一些成熟的杏子来不及采摘就落在地上。志愿者了解情况后,把志愿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帮助程先生及时采摘杏子,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无论是对残疾人的暖心开导、上门帮办还是爱心助农,都有志愿者关心关爱、暖心服务的身影。他们以有爱助“无碍”,汇聚志愿服务温暖之光,给予残疾人前行的力量。
近年来,肥城市积极发动623个村(社区)成立“残协+村‘两委’+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的志愿服务队伍,唱响“爱之光”志愿助残服务品牌。各村(社区)参与到扶残助残行动中,开展常态化服务大走访,挨家挨户敲门入户,和残疾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开展社会帮扶、文明宣传等志愿助残服务活动,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为“零距离”。
为统筹协调各方联动助残,今年4月,肥城市在泰安率先成立“同心助残、情暖桃都”志愿助残服务联盟,引导10个市直部门、7个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依托教体、卫健等残工委成员单位专业力量,肥城市实施“补短板、兜底线、救急难、惠民生”一系列举措,千方百计解决好康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残疾人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开展“康复敲门”“就业敲门”“维权敲门”“文体敲门”“办(换)证敲门”等上门服务,纾困助残,同时倡导广大志愿者和社会各界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参与助残服务活动,汇聚起扶残助残的强大合力。
根据残疾人的服务需求,肥城市志愿助残服务不断向精准化方向延伸,针对困难残疾人,开展志愿者入户走访和辅具发放服务;为丰富农村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公益电影送到家观影活动;针对肢体残疾人,开展“领略泰山文化、亲近大自然”公益助残活动;为增强残疾人对法律援助知识的了解,开展法律援助助残服务活动;为展现全市残疾人就业成果,开展“爱心义卖、就业先行”助残文明实践活动……
截至目前,肥城市已开展100多场残健融合志愿服务活动,受益残疾群众5000余人,真正做到服务聚焦需求、内容饱含温度。在社会各界和扶残助残政策的支持下,肥城市涌现出于训刚、李道强、曹亮、李传功等30余名先进典型,他们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百折不挠,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挑战命运,带动了更多残疾群众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活出精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