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磊 本报通讯员 孙文
在淄博临淄区金山镇东崖村,一场生态与经济的和谐交响乐正在上演。
“昆虫,它们不仅是大自然的瑰宝,也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其鸣叫声更是悦耳动听。”7月24日,记者走进临淄区金山镇东崖村的蝈蝈养殖房,这里空调、暖气设备齐全,铁架上整齐排列着大小不一的罐子。东崖村党支部书记孙成富向记者展示了他们村养殖的第一批蝈蝈,这些小家伙们不久将成为城市家庭中的“美声宠物”。
东崖村,这个隐藏在金山镇东部山区中的小村庄,虽然土地贫瘠,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村里人巧妙地利用这一优势,发展了桑葚产业。然而,桑葚的季节性限制了产业的持续发展,孙成富,这位东崖村的领路人,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四季的资源带领村民走向富裕。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发展昆虫经济,这一创新之举,为山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蝈蝈对环境的要求极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但幸运的是,我们这里的桑葚种植无需使用农药,加之山上空气清新,为蝈蝈养殖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孙成富满怀信心地一次性购入了15000颗烟台绿蝈蝈卵,开始了养殖尝试。
“我们首批孵化了8000只蝈蝈,喂养过程十分讲究。大约50天后,当蝈蝈开始鸣叫,它们就准备好迎接新主人了。”尽管是初次尝试,孙成富对蝈蝈的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了如指掌。
在蝈蝈养殖房不远处,7个拱形大棚静静伫立,那里养殖着村里的另两种昆虫——蹬倒山蚂蚱和东亚飞蝗。“这些蚂蚱和蝗虫非常好养,豆子叶、拉拉秧,甚至是路边的野草都能成为它们的美味佳肴。”为了提供更优质的饲料,村里还特别种植了甜高粱。
东崖村的蚂蚱养殖自一开始就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已经收到了来自张店区和潍坊青州等地的订单。
孙成富以蚂蚱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平方米可以收获2斤蚂蚱,一个150平方米的棚可以产出300斤蚂蚱,按照每斤20元的价格,一个棚的收入可达6000元。我们有7个这样的棚,总收入可达4万多元。扣除建棚和人工成本后,再加上蝈蝈的销售收入,预计一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万到10万元。”
昆虫经济的兴起,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带动了村民的就业,目前已有10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随着蚂蚱和蝈蝈一批批地成长,村里也计划开设网店,拓宽销售渠道。对于昆虫经济未来的发展,孙成富满怀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