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刘菲 报道
本报微山讯 眼下,微山县驩城镇陈楼社区羊肚菌种植基地的40亩羊肚菌进入成熟期,工人们忙着采摘、装车,分别发往广东、福建、四川、辽宁等地。“基地建有43座大棚,预计亩产可达1500多斤,一个棚的毛收入能达到6万元。”种植户王辉边忙边介绍,不仅如此,棚顶还覆盖了太阳能光伏板,做到了棚下“生金”、棚上发电。
“采煤塌陷区派上了新用场!”王辉指着眼前成片的大棚说。种植基地位于驩城镇的采煤塌陷区,利用未完全塌陷的土地,试点建设“农光互补”项目,带来农业、新能源和生态等多重效益。羊肚菌采收结束后,大棚内还可以轮种其他农作物,实现一地多收,收益最大化。
微山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也造成了土地塌陷损毁。面对采煤塌陷地分布面广、数量大及持续增加的严峻态势,微山县将采煤塌陷地治理纳入重点工作,推行“宜耕则耕、宜渔则渔、宜建则建,宜生态则生态”的综合治理理念,采取削高填低、挖深垫浅、预加高治理等方式,改善塌陷地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建成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
春夏之交,位于微山县夏镇街道的微山湖滨生态农业园,鲈鱼、青鱼、甲鱼等水产品即将上市。“5月上旬,我们即将上市的4万多斤鲈鱼,产值可达70余万元。”微山湖滨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杜廷介绍,农业园就建在采煤塌陷地上。夏镇街道地处南四湖湖区,湖滩地、塌陷地面积较大,当地结合实际,把塌陷地治理与高效农业相结合,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发展生态养殖产业。目前,微山湖滨生态农业园渔业养殖年产量20万斤,年产值达1500余万元,通过生态治理,带动农旅融合发展。
“通过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地逐步形成粮经作物、蔬菜、水产、畜牧养殖基地。”微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采煤塌陷地治理事务科负责人王伊亭介绍。近年来,微山县累计投入资金9.59亿元,推行土地复垦、生态修复、产业治理相融合的塌陷地治理模式,实施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项目72个,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近8万亩,恢复耕地近4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