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厉倩 通讯员 孙业勇
一年之计在于春,大棚地里盼丰年。眼下,走进莒县果庄镇小王家海坡村的油桃大棚里,清香扑面,绿意盎然,一个个嫩绿的油桃隐藏在葱茏的枝叶间,煞是喜人。
“每个枝上最多留4个桃子,多余的就得摘掉,便于长势较好的果子吸收到充足的养分。”桃树管理的关键期,果农王友钦从早到晚在大棚里,疏果、吊枝、掐尖,忙得停不下来。
“虽然累点,但心里高兴呀!”王友钦笑眯眯地说,“三个桃就一斤,贵的时候,一个桃子就是四五块钱。”
从2006年开始种植大棚油桃,今年54岁的王友钦算是“老把式”了。去年,他家的油桃在4月中旬就开始上市了,比油桃大量上市时间提前了十几天。正是抢鲜上市,让王友钦尝到了甜头。
“早早就被高价订走了,平均价格达到每斤9.5元,最高的卖到了每斤12元,一个棚收入38000多元。”王友钦说。
谈到如何错季上市卖个好价钱,王友钦毫不掩饰地说:“一是品种的原因,二是管理的问题,温度和通风都非常关键,温度高了会烤了果子,温度低了影响生长。”聊天中,他还提到一个词———镇油桃产业链党委。
为更好地服务桃农,做强油桃产业,果庄镇党委牵头成立油桃产业链党委,覆盖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农资服务单位、油桃交易市场、金融机构、市场监管所等13个党小组,同步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围绕桃农生产所需的技术、服务等重点内容,开通审批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绿色通道”,形成“群众点单、部门接单、党委督导”的闭环服务机制,为油桃产业“生命全周期”提供服务和保障。仅油桃种植技术培训,每年就举办20余场。
如何保障油桃产业有序发展?果庄镇制定了《果庄镇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打造了田官庄、茶城、海坡3个油桃示范片区,对示范区内按标准要求建设的设施大棚进行补助,促进油桃产业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
曾几何时,“果庄无果”一度相当尴尬。如今,一株油桃发展成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像王友钦这样靠着油桃发家致富的果农有6000多户,全镇油桃种植面积发展到1.5万亩,年产油桃4000万公斤,年产值4亿元。果庄镇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山东油桃示范基地”“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等,成为山东省最大的油桃集散地。
“镇党委将充分发挥村集体在油桃产业发展中的聚合、辐射、引领、支撑作用,联合29个油桃种植村组建共富公司,指导共富公司的成员村通过为本村油桃种植提供配套服务的方式,获得交易市场的收益分成,油桃产量越高,村集体收益就越多。”果庄镇党委书记周文涛表示,该镇将以共富公司为依托,把各村集体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把资源变资产、村集体变股东,进一步激活乡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