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霞
日前,走进莒县长岭镇小岭村村民徐德军制作猪肉冻的生产车间,一进大门,一股肉香扑鼻而来。放眼看去整个车间干净整洁,这里清洗间、消毒间、炖煮间、包装间、储藏间一应俱全,徐德军和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一股股猪肉冻的香味扑鼻而来。
“做了这么多年猪肉冻,配方等等都在改进、变化,不变的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我家三代都是干这个的,另一个是我做肉的原则——自己做的东西自己敢吃,而且自己吃得放心……”谈起做猪肉冻的心得,徐德军滔滔不绝。
徐德军今年53岁,在小岭村从事制作猪肉冻已经有32个年头了。进入腊月,他就格外忙碌,选材、进货、制作、销售……“我爷爷、父亲再到我,三代传承制作猪肉冻,16岁跟着父亲学习制作,耳濡目染就学会了。“徐德军说。
据了解,在上世纪90年代,小岭村可以说是远近闻名的猪肉冻专业村,全村400多户人家,有90多户都是猪肉冻专业户,全村近一半的人员从事着与猪肉冻加工、销售等相关的产业。每年秋冬季是加工制作猪肉冻的旺季,这个时候如果你走进小岭村,空气中弥漫的都是猪肉冻的香味。
专注深耕 坚持不懈的创业者
“每年从中秋节开始,天气转凉,我们就开始做猪肉冻,也有的地方叫‘肉冻’,现在叫‘盐肉’,咱这边农村传统叫法就是猪肉冻。”徐德军介绍,他和妻子在家里专业做猪肉冻,每年从农历的八月底开始,一直到腊月二十七八,不用赶集出摊,不用开店,也不用出去推销,就坐在家里等待生意上门,四个多月的时间,能卖出一万多盆猪肉冻。
见到徐德军时,他正围着围裙,戴着发套和口罩,在给客户切猪肉冻。“一般上午11点左右来买猪肉冻的多,我们这个猪肉冻吃起来很筋道。”说话间,徐德军已经切出了一盘猪肉冻,他招呼着让记者们都尝尝。在销售区域,徐德军一边品尝着刚切好的肉冻,一边和记者聊起了他和猪肉冻的故事。
“我从16岁就跟着父亲学习制作猪肉冻,那时候刚初中毕业,我父亲在家里煮了猪肉冻,我就跟着他去赶集卖。当时还没有自行车,就推着独轮车,可费劲了。”徐德军介绍,他们家散卤猪肉冻的生意,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他的爷爷当年就做猪肉冻,后来把手艺传给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又把手艺传给了他。
据介绍,该村加工制作猪肉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是生意最红火的时期。“当年,莒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农村大集上,村里的小卖部,各个超市里几乎全都在销售小岭村加工制作的猪肉冻。”徐德军兴奋地谈起猪肉冻的历史。
如今,不管生意好坏,徐德军一直坚持做着。“村里做猪肉冻的还有二十多户,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村民,年轻人没有干的。”徐德军说,这个话干起来很累人,厂房的工人早上三四点钟就得起来忙活,洗猪头烧锅炉。拆货头、装盆、加汤等,这一套活下来,前前后后得忙上十几个小时。
移步调味料区,货架上摆放着花椒、桂皮、八角、香叶、生姜等十几种调味品。“我们挑选本地的大猪头,一个得二三十斤,不用国外冷冻的进口猪头,那种猪头一冻了,就没有新鲜味了。”徐德军介绍,挑选好的新鲜猪头,要在清水里泡两天,把留在猪头里的血水泡出来,然后清洗,去掉残留的猪毛,再下到锅里用大火煮两个小时左右,加上配制好的花椒、桂皮等调味料,经过两个小时的熬煮,香料浸入猪肉汤里,肉香味和料香味融合在一起,鲜香无比。
“这种特制的大锅,一锅能煮三四百公斤猪头,一天平均加工四百公斤左右的猪肉冻,都是装在食品级的盒子里,或者是定做的不锈钢盆里,非常卫生。”徐德军表示。
一锅老汤 一熬就是“三代人”
据徐德军介绍,以前做猪肉冻都是走出去到饭店、超市销售,有时候还到农村大集上售卖,一年销售三四十万元,就算是销量比较大了。这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加上手机短视频持续火爆,也让猪肉冻销售走上了快车道,他也不用出去推销了。很多客户把他制作猪肉冻的过程拍下来,发到了网上,让他开始走红网络。
2020年,在生猪价格上涨,一公斤猪肉卖到60元的情况下,他的猪肉冻生意也很火,一年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可以说在当时达到了顶峰。
“如今,一天能卖出去78—80盆猪肉冻,一盆大约10斤,都是通过预订单销售,基本上都是销售一空,如今忙了,夫妻俩忙不过来,还得找上两三个人帮忙,最多的时候一天得制作一百多盆猪肉冻。”徐德军说。
“来我这里订货的,很多都是老客户,有的是单位发福利,回头客比较多。全国各地都有,北京就有两三个大饭店,常年使用我做的猪肉冻,最远的地方卖到了新疆,南方卖到了海南的三亚,还卖到了新加坡呢。”徐德军表示,从去年起,他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方式,客户来自天南海北,猪头肉销量让他感受到了网络力量的强大。
为了把猪肉冻生意干好,他开始学习拍短视频,然后一边跟着网上研究怎么拍视频,一边跟着父亲继续学习猪肉冻的传统制作手艺,他还用学到的知识,改良蒸煮猪肉冻的时间,让猪肉冻的味道更加自然。
凭借着这股执着的劲儿,他尝到了网络带来的好处,短视频不仅让他成了网络红人,还带动了他的猪肉冻的销量,同时,一个月的时间,很多省内外的客户通过看他的短视频进行网络下单。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那一锅浓浓的老汤。“你看这锅老汤,三代人了,一直熬到现在,这汤里全是精华。”
“水没了就加水,料少了加料,但汤汁一直保存至今。”徐德军甚至还专门腾出来一间屋子当冷冻储藏室,把做好的猪肉冻冷藏起来,保持猪肉冻快速冻起来,而且干净卫生。
带领更多的人走向致富路
猪肉冻卖得火,不仅仅引起全国美食主播的注意,还吸引了很多创业人的目光。
一个在西安打工的河南青年,从手机上看到网友发的徐德军制作猪肉冻的视频后,不远千里来到徐德军的家里,学习制作猪肉冻的技术,想回老家开店。徐德军就跟这位打工者说,学习技术是可以的,但是先得考察好当地的市场销售怎么样,对口味有什么要求。对外省人来说,猪肉冻是日照特产的,但河南人不一定喜欢这个口味。
“即使人家不来学手艺,我也得把这个情况和人家说明白,别等到人家手艺学好了,生产车间建好了,销量上不去,那不白学了。”徐德军说。
自从小岭村的猪肉冻在网上火出圈后,先后有北京、河南、江苏以及山东省内的吃货网友们来到徐德军家。前几天,一位来自泰安的青年人,载着一位老人来到徐德军家,说是想看看猪肉冻加工制作现场,离开家乡很多年了,也想回到莒县尝尝这猪肉冻的味道。
“一是为了保证肉的质量,二是让吃过我做的猪肉冻的人吃一次就忘不了,下次还想买我的猪肉冻,就像这个从日照走出去的泰安人,吃一次,一辈子忘不了。”徐德军乐呵呵地说。
徐德军的猪肉冻只在冬天做,到了夏天,他就跟着村民一起外出打工。
徐德军有一个小小的梦想,他要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开一家猪肉冻饭店,“像世起一样,客人在饭店里能看到猪肉冻制作过程,在我的店里猪肉冻是主菜,还可以接婚宴等,客人可以一边看猪肉冻是怎么做的,一边享受美食。”
“现在有很多人想学这个手艺,目前我教出了十几个徒弟了,大多数是本地的,尤其是我们村的。”徐德军嘴角上扬。
如今,徐德军的猪肉冻生产车间每天制作700斤猪肉冻,一般会在一上午几个小时内卖光。他带领本村20多家从事制作猪肉冻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短评——
以匠心守“味”
厉敏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匠心,是“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是“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如此,才能以专注成就专业,用耐心打磨匠心,最终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份匠心。匠心的背后,做支撑的是无数的细节和长年累月的坚持。徐德军一家三代人接力传承“家乡味道”,将匠心不仅体现在美食的制作上,更延伸到对美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以匠心守护舌尖上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