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煤油灯立在桌上,20岁的由英年趴在桌旁,伴着昏黄的灯光批改作业,伏案久了,一不小心灯芯就会烧掉一撮头发。
那一年是1978年,刚走上三尺讲台的他,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了一路耕耘一路歌的桃李生涯。
45年转瞬即逝,年轻教师青丝变华发,当年布满油渍的煤油灯早已卸任,陈列在陈旧的柜子里,静静地注视着一代又一代照明工具更新迭代。
从风雨飘摇的煤油灯到万家灯火的白炽灯,从一根电线杆的架设到四通八达电网的铺设,从路上变电所到海上升压站,从汩汩黑烟的煤电到零碳排放的核电,45年间,城乡发展日新月异,百姓生活亮亮堂堂。
油与电的交接
1978年,刚毕业的由英年在海阳市里店镇朱坞村小学当上了一名语文教师。彼时,农村地区没有通电,家家户户照明主要靠一盏煤油灯。
海阳的煤油灯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烛火摇曳着微弱的光,在那个尚未户户通电的年代,照亮了无数人黑夜里的身影。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煤油灯仍然是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主要的照明工具。昏暗的房间,三三两两的孩童挤在一盏煤油灯下,迎着若有若无跳动的灯光,在本上写写画画。妇女在灯下做着针线活,隔一会儿挑一下煤油灯的灯芯,这可是个技术活儿,挑大了冒黑烟,挑小了不亮。第二天早晨,孩子们望着彼此熏黑的鼻孔和眼圈禁不住捧腹大笑。
“1981年左右,条件好一点的村里安装了一台114型发电机,家里终于通上电了,孩子们都很兴奋,我就把学生作业带回家里批改,但发电机每晚十点就停机,还得点上煤油灯。”在由英年的记忆里,在那个一灯如豆、四壁青辉的时代,一盏光亮,便是全家人夜里的温暖和希望。
海阳的第一座发电所始建于1959年4月,发电车间是一座临时搭建的席棚,发电机组为1台 60马力解放牌汽油发动机与1台40千瓦发电机。那时的发电所只能为县委大院、粮食局、南山荣军疗养院、医院和高中等单位供电,普通百姓家里使用的依然是那种时常会冒出黑烟的煤油灯。七十年代,海阳的用电量开始逐步增多,虽然电灯已经被少数人使用,但总体是工业用电居多。八十年代,电灯才开始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同时,生活照明用电逐年呈上升势头。
1995年3月,山东省电力行业管理工作会议向山东省电力职工发出动员令:把“户户通电”工程作为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排除万难,倒排工期,确保工程建设务期必成。
为了给地处偏僻山区的乡村通电,海阳供电局在全县广泛开展“送光明、献爱心”活动。目标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可靠性达到烟台市先进水平,率先完成户户通电工程。经过几十名电力人的日夜奋战,终于在1996年初将电送上山顶,最后未通电的农户家中透出了光明。
“这些年,海阳的供电设施从无到有,电网骨架从薄弱走向坚强。现在我们已经拥有26座变电站,243条输配网线路。先后投资88万元,安装投运了58台电力负荷无线电遥控双向终端,已经实现了居民供电可靠率达99.98%以上。”回顾过去45年电网的发展历程,国网海阳市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婷婷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年售电量已经达到了16.76亿千瓦时。海阳市供电公司可以成功应对台风、高温、寒潮等多重考验,同时广泛开展“宜商三电”服务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多达300余家。在此基础上,海阳将持续扩大清洁能源优势,加快推进半岛南五号海上风电厂,270万千瓦海上光伏等大型新能源项目,年内新能源装机突破600万千瓦。
光与热的交融
从泥泞的海滨小渔村蜕变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20年间,这片土地发生的巨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作为2004年就入职的第一批毕业生,海阳核电机组运行值值长龚立国在海阳核电奋斗近20年,见证了我国三代核电从无到有的蓬勃发展。
1983年,在全国第一次核电厂址普查中,海阳成为最优厂址之一;2004年,山东核电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5年,冷家庄、董家庄仅用25天就完成厂址搬迁;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引进第三代非能动先进核电技术,高起点实现我国核电自主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光荣使命选择了海阳,我国三代核电从这里起步;2009年,海阳核电1号机组开工;2010年,海阳核电2号机组开工;2018年10月,一期工程1号机组投入商运;2019年1月,一期工程2号机组投入商运。
“一期工程1、2号机组目前已经发电超过1000亿度,同时也正在为烟台海阳和威海乳山提供清洁供暖。”细数过往,海阳核电走过的每一个重大节点,龚立国都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从点亮一个个家到温暖一座座城,无数个龚立国从未停止探索。
2019年11月,海阳核电建成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暖核一号”一期“园区级”核能供热工程,被国家能源局命名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2021年11月,“暖核一号”二期“县域级”核能供热工程建成投运,供热范围覆盖海阳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海阳市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2022年7月,二期工程3号机组开工;同年9月,三期工程5、6号机组和一体化小型堆获得开展前期工作许可;2023年4月,二期工程4号机组开工。二期工程2台机组预计2027年全面投产;2023年11月,三期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投运,首次在我国实现跨地级市长距离、大温差核能供热,在为烟台海阳供热的同时,供暖范围覆盖威海乳山,创造单一核电基地供热能力世界纪录。
一束微光从当年启航,穿透风雨将夜空点亮。45年,一代又一代电力人追光而行,让我们的日子光芒万丈。
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李丹青 符铎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