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小蘑菇”种出富民“大产业”

2024-01-04 15:45:42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 本报记者 马永伟

  本报通讯员 刘润瑶 倪群力

  2023年12月29日,时至岁尾,天寒地冻,而临清市戴湾镇的平菇种植大棚里却暖意融融。眼下正是大棚平菇收获的季节,只见一朵朵平菇从菌棒中探出脑袋,鲜嫩肥厚,惹人喜爱。菇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箱,将这些平菇陆续发往全国各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戴湾镇对辖区未形成规模的蘑菇种植户进行深入摸排,发现空间走向限制了产业发展,亟待提档升级。“为使蘑菇生产销售更加便利,我们利用临博路产业聚集带的闲置土地20亩、坑塘25亩建设蘑菇种植项目,既为蘑菇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也盘活了闲散土地。”戴湾镇副镇长孙鑫介绍,他们在水城屯联合村成立了乡村振兴公司,对蘑菇种植项目进行全面运营,经营收入全部用于联合村发展,并先后筹集资金100万元,建设大棚10座,放置菌包10万个,随后对大棚进行了二期投入,吸引周边群众就近就业,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2万元。

  为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戴湾镇在用好蘑菇基地基础上,指导联合村新上锅炉、蒸料池等菌包生产线,自用和售卖菌包,蘑菇也从过去的每年采摘一季变为每年采摘两季,出菌时间长、产量高,大大提高了产品经营效益。目前,年制作菌包24万个,生产鲜菇50万公斤,年收益可达200万元。在此基础上,联合村又与辖区电商企业合作,开发鲜菇盲盒系列产品,发展“电商+蘑菇”模式,进一步打响产品品牌,提高经营收入。同时,引进光伏公司,在棚上和坑塘安装光伏板2670块,每年可为联合村带来租赁收益5万元,打造“棚光互补”增收模式。

  为进一步延伸蘑菇种植末端,破解部分村集体增收难的问题,戴湾镇在东王、廖庄、水中、水东等村盘活闲散房屋、宅基地试种蘑菇,以点带面促进产业发展。各村依托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与房屋、宅基地所有人签订租赁协议,对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整治。合作社与联合村领办的乡村振兴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乡村振兴公司提供菌包和种植技术,所生产的蘑菇由乡村振兴公司统一回收、销售,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销路和技术问题。

  目前,该镇已盘活闲置宅基8处,放置菌包2万个。蘑菇种植基地通过不定期举办培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培育出精通生产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5名,使普通农民从“门外汉”成为蘑菇种植的行家里手。同时,基地还与山东农业大学、聊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推动蘑菇生产技术提升和链条延伸。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巧手生花馍 赛出幸福味
下一篇:小草莓“链”出大产业
 
0
 
 
 
 
推荐资讯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业 多点发力点亮绿色经济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观走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
种下“牧草绿”,治愈“盐碱白”
种下“牧草绿”,治愈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