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村里试种红薯品种‘济薯25’成功,加上有协议收购,能给村集体带来近4万元的纯收入。”11月19日,博山区博山镇北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家村高兴地说,这让他和村民们信心大增,不少村民决定加入试种,他也准备购买大型设备,方便明年红薯的耕种和收获。
今年2月份,博山区召开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各镇(街道)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找到最适合的农产品,实现土地产出效益的最大化,并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产业化项目等途径来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
大会召开后,博山镇由相关负责人带队,组织辖区几个村的负责人到济宁考察红薯种植项目。该项目最大的优势是协议收购,即种出来的红薯无论多少,都由济宁一家淀粉加工企业收购。收购价一年协商一次,今年的收购价是每公斤1.5元。
“这种红薯的好处是管理非常粗放,对土质的要求也不高。我们村的35亩地有一多半都是比较差的地。别的村试种有达到亩产6000斤的。”徐家村告诉记者,这种红薯主要用来加工淀粉,所以收购商对品相、大小没有要求,几乎是照单全收。今年的试种效果不错,不少村民跃跃欲试,明年村里的新品种种植面有望达到100亩。过两天济宁的公司就来签新收购协议,明年的价格能涨到每公斤1.6元。
地处鲁中山区的博山,山地、丘陵遍布,地无三尺平,不利于发展传统的粮食种植业。但这里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小地理、小气候多,土净、水好、空气优,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先天优势。池上镇作为淄河水源保护地,良好的自然条件让池上桔梗以品质好、口感佳声名远扬。
“别看池上镇现在没有大规模的桔梗种植园区,但我们现在的年订单种植在4万吨以上,专门生产桔梗企业有13家,各类合作社、家庭农场30余家,年产值达3.5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桔梗生产加工集散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出口桔梗标准化示范园区。”说起桔梗产业发展,池上镇党委书记张浩十分自豪。目前,池上镇1.5万名常住人口有7000多人从事桔梗加工,依靠桔梗加工产业池上镇大量农民实现家门前就业。
2008年7月,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博山桔梗产业协会应运而生,通过“协会+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形式,统一标准化种植、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加工标准、统一工资福利、统一出口报价、统一参加展会的“六统一”管理模式,规范了出口市场秩序。“池上桔梗”也在国际市场上争取到了强有力的话语权,开始大量出口海外。
目前,博山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桔梗加工集散地,桔梗加工产品出口占到韩国桔梗市场份额的95%,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今年以来,博山区坚持一村一业、一镇一品、富民增收全覆盖发展思路,加快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确保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源泉镇黄台村将产业发展方向定位在提升农业种植精细化和专业化上,充分运用“订单农业、村民生产、合作社包装、品牌销售”合作社运作模式,不断拓宽有机蔬菜、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石马镇下焦村运用“党支部+合作社+电商+贫困户”模式,积极抓住“快手”“微信视频号”等无门槛直播带货机遇,以香菇为龙头带动本村煎饼、蜂蜜、蔬菜等农产品实现线上销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新画卷”正在博山区徐徐展开。
(全媒体记者汪利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