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5块钱,村里两顿饭都给我送到家。”7月18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薛朱刘村88岁的村民沈秀英吃着幸福食堂包的饺子夸赞道,“送饭的志愿者陪我聊天,帮忙收拾卫生,我的孩子们都很放心。”沈秀英的子女在城里工作,她在老家独居,村里天天安排志愿者给她送饭,并照顾她的生活。
“每天在幸福食堂吃饭的老人有30多位。”薛朱刘村“两委”成员薛启富介绍,村里打造了集幸福食堂、爱心助浴、爱心诊所、爱心义剪、棋牌娱乐为一体的为老服务综合体,解决老人的日常就餐、沐浴、就诊等问题。
这只是兖州区“三人三扶三到位”民生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兖州区围绕“扶老、扶幼、扶困”,组建明白人、热心人、带头人“三人”队伍,整合各类民生服务资源,让老百姓享受到政策落实、邻里互助和困难解决“三到位”的民生服务。
“我们从离退休人员、大学生创业者,法律中介机构从业者中优选‘明白人’,从红白理事会成员、志愿者、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中选聘‘热心人’,从种粮大户、从商办企人员、农机能手、模范标兵中选聘‘带头人’,建立服务队伍,开展‘身边人帮助身边人’志愿服务。”兖州区民政局局长陈娅斐介绍。
目前,乡村老人、孩子和困难群众经常遇到一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政策覆盖不到、又影响日常生活的临时性困难。兖州区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梁秀丽坦言,“这些困难需要邻里之间互助解决,‘三人’队伍可相对固定地开展邻里互助,帮助‘一老一小一困’解决临时困难。”
兖州区在传统慈善捐助基础上,以镇街为单位建立“三扶”基金池,实行企业承诺认缴制,纳入慈善资金管理,政府不设实体账户、企业不占用大量资金,在爱心企业和困难群众之间建立“点对点”直通帮扶通道。截至目前,全区“三扶”基金池认缴额已达260余万元。去年,新兖镇武村设立了兖州区首家村级“三扶基金”,募集资金近10万元。
“同学们,谁知道地图上这个像人脸的是哪个省?”7月18日,在漕河镇管口新村“雏鹰课堂”上,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在为附近村里的留守儿童上课,提供辅导作业、亲子阅读及托管照料等服务。
该区充分利用“雏鹰课堂”“端信书屋”“希望小屋”等传统项目落实“扶幼”工作,建立初心剧场、非遗展厅为儿童提供艺术教育和心理辅导场所。开展“爱心妈妈助成长”活动,机关女干部、巾帼志愿者、爱心女企业家等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为他们提供情感抚慰支持、心理健康引导、爱心资助等服务。
兖州区搭建“区委书记亲自抓、区直部门协同推、基层镇村统筹干”的民生服务机制,将“三扶”工作列为年度领衔突破的重点改革事项,成立区级领导任组长的“三扶”工作专班,将民政、教育、妇联、卫健等28个部门单位纳入专班,统一调度管理,建立工作联动机制。
梁秀丽介绍:“区里做好顶层设计,搭建好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一盘棋’协同推进,镇街因地制宜‘一镇一品’,打造‘大民生’服务格局。”鼓楼街道奎星楼社区建成该区第一家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站,符合要求的失能参保人员在此享受长期护理服务,由专业医疗机构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酒仙桥街道邓家窑社区建立了集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多内容、多形式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为有需求的16周岁以上生活困难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群体服务。
据了解,兖州区连年将“改造农村敬老院”“提升城乡养老服务”列入为民十件实事,打造“1公里+5分钟可及托育服务圈”。截至2022年底,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1张,千人口托位数5.84个,基本实现城乡养老托育设施服务全覆盖。(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