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刷刷,一溜栽花。大笔狂涂,描子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待要好看,咸菜磕花。”这首顺口溜,讲的是扑灰年画的风格特点与制作手段。扑灰年画线条流畅、色彩艳丽,人物有一种动感美,形象地表达了高密人民勤劳朴实、豪迈浪漫的生命特质。所谓“扑灰”,就是先用炭条打好底稿,再将画好的底稿一张张扑在纸上,一稿可以拓扑多张。
王树花正在“扑灰”。
3月11日,在高密市姜庄镇孙家长村,扑灰年画传承人王树花正在绘画,只见她用炭条画好底稿,对着白纸轻轻扑抹,线条印到白纸上,一张初稿就完成了。“接下来要粉脸、手,敷彩,描金,勾线……还有二十多道工序。”王树花说。
王树花介绍,扑灰年画起源于明代成化年间,是一种扑灰起稿的手绘年画,由高密北乡公婆庙村一个民间艺人发明。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后不断发展传承,现在多以仕女、胖娃、戏曲人物、神话故事为题材。王树花家世代画扑灰年画,传承到她已是第五代。
今年53岁的王树花,从事扑灰年画绘制已有39年。“我从小喜欢画画,很小就跟着爷爷学习扑灰年画。”王树花说,从最简单的松竹梅兰,逐渐深入到复杂的文武财神人像,她的绘画技艺不断积累。14岁时,王树花尝试在扑灰年画中赋予一些自己的创意,开始了创作之路。
此后的日子,王树花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结婚后为了养家糊口,有时候也想着停止绘画,去上个班。”王树花说,但在丈夫的支持下,她还是坚持了下来。2007年,王树花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孩子大后,她有了时间,通过遍访民间老艺人,先后复刻了1000多幅传统扑灰年画。
王树花画的戏曲故事类扑灰年画。
“朴灰是基础,手绘是关键,真正的难点在一笔蘸两色、涂色要均匀、开眼得有神。”王树花介绍,这些技艺都需要经过多年的练习,如在一笔蘸两色时,一旦失误整幅画就报废。绘画时,写意风格也要有相当高的水平,画才是“活”的。
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王树花还不断改造创新。她大胆借鉴了天津杨柳青年画、潍县年画对色彩的运用,用高密扑灰年画的技法和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创作了200多幅新题材扑灰年画,极大丰富了扑灰年画的种类。
2016年,在政府的扶持下,王树花用多年积蓄建立了1000平方米的树花扑灰年画艺术馆。艺术馆就建在王树花家前,既是展览馆、又是创作室,还是生活起居之处。“主要是想展示这么多年来的画,助力扑灰年画的传承。”王树花说。
王树花正在介绍自己的画作。
王树花的艺术馆免费游览体验,其中设有教学体验馆,展示扑灰技艺。“游客来了,给他们讲解扑灰年画的绘制流程,让他们亲自体验扑灰年画是怎么制作的。”王树花说,“希望通过传承互动,让年轻人对扑灰年画感兴趣,发扬光大扑灰年画。”
“今年,我已经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希望名气大了,能有更多人来这里观赏,认识这项独一无二的高密绝技。”王树花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人将扑灰年画传承下去。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兆兴 通讯员 王晖 李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