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上工作服,邱秀艳走进鸡舍,不一会儿,变戏法似地摸出几枚乒乓球大小的野鸡蛋来。2月4日,在武城县武城镇郝王庄村陇海源特禽养殖场,2300余只野鸡整体呈棕褐色,身上带着白、灰色的漂亮的花纹,它们或蹦跳啄食,或振翅登跃,养殖场内鸡叫声声,邱秀艳脸上笑意盈盈。
“野鸡也叫七彩山鸡,别看这些野鸡蛋个头小,价格却比普通鸡蛋高不少。”邱秀艳说,10多年前自己正是看上了野鸡蛋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和丈夫怀着创业梦想前往上海,拉来了第一批野鸡苗。
建鸡舍、买饲料……事务琐碎而繁忙,但二人憧憬着好日子,累并快乐着。好景不长,由于缺乏养殖经验,鸡苗拥挤踩踏,死了一大批。“当时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以为它们生了病。”邱秀艳翻阅各类养殖书籍,又去咨询了专家,才弄清楚原委,“鸡苗是南方拉来的,不能适应北方气候,因为挤在一起比较暖和,所以才造成这次事故。”
治标需治本,夫妻二人购买了升温炉、保温灯等装置。“这件事虽然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但也激起了我们的斗志。”邱秀艳说,后来他们又攻下了防疫关、防鸡斗殴关,克服了资金短缺、饲料不足的困难,市场行情最好时,野鸡存栏量达到了8000多只。与此同时,夫妻俩在镇村政府的帮助下,逐步申请了野鸡蛋的商标,打通了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野鸡蛋逐步走出邱王庄,走向全国。
特色养殖走的是特色路,邱秀艳逐渐小有名气,顾客不断找上门来。“利用微信等途径宣传,大家帮忙介绍,野鸡蛋的销量很好。”邱秀艳说,924枚规格的鸡蛋箱子,每天能卖出7、8箱,逢年过节更是供不应求。
有些村民看着新的养殖产业,也加入进来,经常向邱秀艳“取经”、购买鸡雏,邱秀艳干脆统一收购他们的鸡蛋,合并销售,附近的特色养殖渐成规模。
除了当初的大胆尝试和过程中的辛勤付出,邱秀艳总结,“能靠养殖致富,原因还有很多。首先是政策支持,像饲料等一系列补助,效益逐年提高;并且村子里地平了、路通了,我们收售鸡蛋、送货都更方便了;此外,‘硬件’在不断精进,全自动化鸡舍、宽敞的仓库大大改善了养殖条件,提高了养殖‘幸福感’。”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邱秀艳的养殖场来说,最近也到了关键时期——三个月前拉来的鸡苗,最近陆续开始产蛋了。丈夫每天一大早往返4个小时货车去济南送货,以保证鸡蛋的新鲜;而她在家负责料理养殖场、整理订单信息,忙碌而充实。“在养殖场,抬头便能看见村改社区,分来的3室1厅新房以及女儿就读的小学,觉得日子充满希望。”邱秀艳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 于宁 李帅 李鹏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