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部新城小上峪村的一片杨树林里,一种奇特的“蘑菇”遍地都是。“终于长出来了,真是太好了!”前来采摘的村民刘传芹高兴地说。她采的赤松茸是蘑菇的一个品种,今年,她和丈夫张青海包下本村15亩杨树林,全都种上了赤松茸。
据了解,赤松茸又名皱环盖菇、酒红球盖菇,俗称益肾菇、粗腿蘑,近年来人工培育成功,开始推广应用。该菇系其朵大,色泽艳丽,肉质细嫩,盖滑柄脆,清香可口,具有色美、味鲜、嫩滑、爽脆、口感好等特点。
张青海带领记者围着杨树林走了一圈,边走边说他和赤松茸的故事。“赤松茸营养价值比较高,口感比市面上常见的蘑菇好很多,深受消费者喜爱。”据张青海介绍,赤松茸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特点,管理起来比较方便。
“种植赤松茸,主要是用玉米秸秆起垄,配上营养料就是很好的生长环境。”张青海充分利用玉米秸秆、谷壳、木屑等废料,经过发酵后,加上营养液,作为底料,变废为宝,不仅增加了土壤肥力,还减少了林木管护成本,实现林木经济和林下经济“双丰收”。
在大家的印象中,蘑菇比较娇弱,基本都在大棚里种植,而张青海的赤松茸偏偏生长在杨树林里,天越来越冷了能行吗?面对这一疑问,张青海说,赤松茸既可以大棚种植,也可以露天种植,但露天种植的口感要好。赤松茸喜欢阴冷潮湿的环境,在5℃到25℃的环境里都能生长。在经过多方考察后,他选择了露天种植这种方式。
“露天种的话,生长速度比较慢,我们每天都要在林子里转一转,看见达到采摘标准的就摘下来。刚露头的赤松茸基本成片生长,我们就插上旗子做个记号,每天重点观察。”据了解,赤松茸管理起来比较方便,9月初种上,生长大概2个月就能收获,收获期近6个月。一亩地正常情况下产赤松茸5000斤左右,张青海的15亩地大约能产75000斤。“现在市场主要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一斤能卖到三四十块钱。”面对不错的市场行情,张青海心里乐开了花。他成立了济南市钢城区上峪青牧农场有限公司,积极为赤松茸寻找销路,把自己的赤松茸卖到全国各地。
为了给钢城区菌类种植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指导他们生产经营,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食用菌协会。“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食用菌协会,把钢城的菌类种植户集合起来,进行信息共享,还会不定时请食用菌方面的专家进行种植指导,帮助种植户们生产经营,做大做强钢城食用菌产业。”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赵宪明说。
接下来,区农业农村局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发展为主线,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乡村绿色生态产业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通讯员 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