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报 记 者 石如宽
本报通讯员 徐晓宇
地处潍坊北部的滨海区,曾经近75%的土地为盐碱地,其中40%属于重度盐碱区。如今,“盐碱地+特色养殖业”“盐碱地+特色农业种植”等系列“盐碱地+”产业链条的落地,让这里花红柳绿、瓜果飘香,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在潍坊滨海区胜伟盐碱地肉牛产业园内,金黄的秋月梨喜获丰收,紫花苜蓿、高羊茅等牧草也迎来了新一茬的收割,翠绿纯净的牧草,低头吃草的牛悠然自得,一幅盐碱地里的牧场丰收画卷徐徐展开。“滨海示范园种植了1000亩左右的紫花苜蓿,每年生产苜蓿干草800吨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能够产生160万元的经济收入。秋月梨种植200多亩,预计今年能产20万斤。”胜伟集团生产技术中心研发经理袁永说。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盐碱地,胜伟集团利用盐碱地六大技术改良体系,有效改善生产和种植条件,从而形成盐碱地治理、牧草果树种植到肉牛饲养、肥料返田等良好的绿色生态闭环。目前,胜伟集团农业种植园和国际畜牧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建成占地2000亩的盐碱地生态示范种植园和年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的现代化加工厂。“盐碱地安格斯黑牛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对加强安格斯肉牛种质资源利用、加强盐碱地黑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可助力解决我国肉牛种源‘卡脖子’问题。”胜伟集团品牌中心经理王鹏霖说。
来到潍坊景海果蔬种植合作社,一颗颗红彤彤、水灵灵的明星果品“滨海红”苹果挂在枝头。经过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碱苗木的选用,盐碱地果园种出的果子甜度高、产量大、销路好。“今年是果树种植的第四个年头,预计能产苹果168万斤,销售收入400余万元,2025年即可达到盛果期,每年可产苹果360万斤。”该合作社理事长袁景海说。
果树丰收,也给周边的村民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周疃一村村民袁信华从果园建设之初就来到这里工作,“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果园,工资一个月5000元左右,再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我们老两口挺知足了。”
不仅如此,聚焦解决近海滩涂、盐碱地综合利用以及整治修复资金投入短缺问题,滨海区推出“柽柳+肉苁蓉”海洋生态修复模式。“这里原是荒滩、盐碱地成方连片,寸草不生,我们从2017年开始种植南红北柳沿海防护林,总的改良面积大概有5000多亩。”山东柽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爱民说。
他们在种植柽柳改良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同时,在树根上播撒肉苁蓉的种子,种子寄生到盐松以及柽柳的根系上,不用额外的浇水施肥就能生长。林下种植的肉苁蓉,经过深加工成为中药、保健品以及美容护肤、洗涤、消杀等产品后,亩产值最高能达到5万元,单个劳动力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如今,潍坊滨海区深度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做优特色盐碱地品牌农业,打造“盐碱地+特色农业种植”,形成了周疃葡萄、芳青玫瑰、南陈桃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