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报 记 者 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 辛 凯 李 超
皮肤黝黑、身材魁梧,虽是长辈看好的种地好把式,但王笃春务农,最初却是出于无奈。
“1993年中学毕业时,兴出去打工。我家里有地有老人,绑在了地里。”现年46岁的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党支部书记王笃春回忆。绑在地里的王笃春,心思并不受束缚,他种粮、种菜、贩棉花,并在贩棉花中掘到了“第一桶金”。“那时候鲁西北都是产棉大县。从1999年到2010年,收了11年棉花。当时夏津县新引进一家棉花加工企业,我们借势建了一家棉花加工厂,通过供销合作,当年收回了100万元的建厂成本。”
随着鲁西北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王笃春发现了新的市场。“前期到天津采购棉花,发现天津不种棉花,种春棒子。2014年,鲁北地区玉米价格在每市斤1.38元,天津是0.6元,我们开始转型收购粮食。”当年,王笃春从天津运回7万吨玉米,并配套建设烘干塔,一周时间投入使用,一个月收回烘干塔建设成本50万元。
2014年开始,王笃春在县供销社、县农机服务中心和镇上的指导帮助下,成立泽丰为农服务中心,购置先进农机设备,新上3座烘干塔,开始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
2019年,王笃春成为锅培口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全村面临人均耕地少且种地收入低的难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托管村民的土地,但是种地这个活,投资大、回报慢、风险大,十里八乡没听说谁种地挣到钱了,家人朋友都不愿意。”王笃春说。
面对村民的疑虑,王笃春采取“1000元保底+二次分红”模式,实现亩均增收600元。自2019年至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辐射周边9个村7000余亩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给老百姓分红,给集体增收作贡献,相当于农业增收的大蛋糕,更多切给了老百姓。”王笃春说。
2020年9月,在腰站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王笃春利用水库占地资金发展4个康乃馨大棚,并当年收回成本。随后,王笃春又带领村民发展水果种植、畜牧养殖、果蔬采摘、旅游休闲等特色产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21年锅培口村集体收入达53万元。
今年,王笃春先后荣获平原麦季“粮王”、平原共产党员榜样人物等荣誉称号,但王笃春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收益始终是合作社的生命线。今年康乃馨大棚由4个扩展到18个,计划新上鲜食玉米加工项目、康乃馨花茶烘干项目。”王笃春介绍。
一路走来,王笃春为农服务的信念愈加坚定。采访最后,他向记者提出了请求,“你们接触的人多,帮忙联系对接下农村电商人才吧。我们从种到收,再到加工都没问题,但销售是薄弱环节。现在虽然是玉米销售淡季,但网上淡季不淡,我们急需嫁接电商捆绑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