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姜斌
本报通讯员 牛成龙 初宝瑞
盛夏时节,万物葱茏。随着夏粮的颗粒归仓,在广袤的田野上,又重新播下了秋的希望。在无棣县,守护这片希望田野的不只是农民,还有583名各级田长、1500余名“民间田长”以及24小时全天候值守的智慧天眼系统。
近年来,无棣县通过构建“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双轮驱动模式,用数字决策、管理、创新,打通部门之间的业务阻隔,推动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提升了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集成管控,各方接力护田。“吴店村有人乱占耕地建房,巡田人员吴保治上报。”前不久,无棣县信阳镇吴店村党支部书记、三级田长吴保治在日常巡田时发现,一名村民正在占用耕地搭建钢结构房子。吴保治立即上前劝阻,并打开“掌上管地”APP,将问题上报给二级田长。
不到10分钟,信阳镇镇长、二级田长刘彦就安排自然资源管理站相关负责人到现场核实,并出具了意见:经现场调查,该村民建设粮仓存放玉米,未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责令停工自行拆除。在看到系统反馈的信息后,无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也到达现场,查看了土地破坏程度,并向村民详细讲解了土地政策,责令其停工,自行拆除已建成部分建筑物,恢复土地原貌。
这是无棣县运用数字化手段联通各级田长以及自然资源部门,推进耕地保护工作的一幕。
为有效破解日常监管难题,无棣县于2020年7月开始着手实行“田长制”,全面构建起“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县乡(镇)村三级“田长制”管理体系,实行“上级田长监督下级田长,下级田长对上级田长负责”的逐级负责机制。同时,为进一步织密田长网格,无棣县推举“民间田长”1500余名,实现对全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全覆盖管理。在此基础上,无棣县研究开发APP,推出田长“掌上管地”手机客户端,方便各级田长及时沟通对接,助力将违法行为消除在初始阶段。
“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田长制’,设立各级田长5410人,同时创建了‘1+N’工作机制,即围绕‘田长制’这1个核心,制定了‘耕地保护奖励机制’‘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系统建设’等N项措施,确保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落到实处。”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曲秀峰说。
破除壁垒,优化整合“三个平台”。“‘田长制’的全面推行,有效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然而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发现传统以人力巡查为主的农田维护方式只适用于小区域,大面积监测存在困难,仍存在监管真空、巡查死角。”无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崔吉春说。
因此,无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探索融合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人防﹢机防”手段,“地上查”“天上看”双管齐下,进一步提升耕地保护水平,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2021年8月,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将无棣县“智慧国土高点视频监控平台”列入省级自然资源“数字赋能”试点。无棣县紧抓机遇,迅速成立“数字赋能”专班,组织高点视频监控平台、智慧无棣时空大数据平台、“田长制”信息平台项目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以高点视频监控在省自然资源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中的应用为主导,探索将“三个平台”进行优化整合。
打开无棣县“智慧国土高点视频监控平台”,上面闪烁着密密麻麻的绿点、红点。据负责该平台建设运营的无棣县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杜建座介绍,这些点位代表全县58个摄像头,其中绿点表示正常状态,红点则是预警,可实现焚烧识别、违建识别、弃耕识别、挖掘识别等,从而实现对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情况的实时智能监控。
“‘高点视频监控+掌上App’的现代耕地保护科技防控体系,让‘田长’管理插上了科技翅膀,很好地实现了发现问题于初始,处理问题在萌芽,大大提高了工作质效。”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骥夫说。
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耕地保护筑牢了“防护网”。数据显示,无棣县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从2020年第四季度的40.45亩,降为2021年第一季度的1.44亩,至2021年第二、第三季度,违法占用耕地情况实现清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