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高 峰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缪学振
夏日来临,小龙虾再度“横行”各地雅间、地摊,成为人们饭桌上的“贵客”。市场上,鱼台小龙虾价格高、订单多,颇受商贩追捧。是什么原因呢?记者决定到原产地一探究竟。
哗啦啦——哗啦啦——6月7日凌晨3点,阵阵流水声打破了南四湖西畔的宁静。月光下的鱼台县王鲁镇史楼村的池塘里,工人们或撑船或蹚水,将塘底的虾笼提出水面用力摇晃,一只只个头匀称的小龙虾便你推我搡地进了收集箱。池塘边的小路上,拉货的厢货车已等候多时。
“小龙虾昼伏夜出喜阴凉,这时候是最佳捕捞时间。等到太阳一出来,这边的交易也就结束了。”济宁裕米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华边忙活边介绍。小龙虾自离开池塘的一刻起就走上了“身价上涨”之路。20—30克/只规格的小龙虾能卖到18—20元/斤,且供不应求。
“这里东边靠着南四湖和京杭大运河,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途经之地,全县17条河流设有3个国控断面和5个省控断面,水质时刻呈现在环保部门的眼皮底下,标准最起码也是地表Ⅲ类。你说这里的小龙虾能差得了吗?”鱼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兴华介绍。2017年起,当地发展小龙虾生态养殖模式,变传统低效养殖模式为稻(藕)虾生态种养小区模式,实现外封闭内循环、尾水零排放。目前,鱼台县稻(藕)虾生态种养面积达13.5万亩。
好产业源于好生态。“与喂养成品饲料的那些不同,我们的农户养殖小龙虾主要是喂玉米、大豆和土豆等生态饵料,生长周期是普通小龙虾的3倍。这样养出来的小龙虾不仅腹部干净、肉质紧实筋道,而且活力强,出水72小时死亡率不超过10%。”鱼台县农业农村局小龙虾养殖技术指导员闫行介绍。他的工作就在虾塘、稻田一线,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让他经常遇到白天鹅、白鹭和青头潜鸭等珍稀鸟类。稻虾共作能实现一田两种、一水两用:虾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为虾供饵、遮阴、避害,稻虾共生、相得益彰。
延链升级,壮大产业。6月7日午后,记者跟随一车小龙虾来到山东孝贤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在这里,小龙虾经过冲洗、烹制、配料、包装和速冻等环节后,变成一份份美味的口味虾礼盒。“这一过程中,小龙虾的身价提高50%。”公司总经理梁亚伟介绍,“客户购买后只需加热几分钟,在家就能品尝到美味佳肴,产品非常受欢迎。我们一年轻轻松松就能卖25万—30万盒。”
在延伸龙虾产业链的过程中,鱼台县一方面与青岛海尔海创汇旗下辣否(鱼台)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打造鱼台生态小龙虾产业集群,建设养殖基地、加工园区、冷链物流、交易市场一体化产业园区,开展孝贤食品等龙虾产品深加工项目;另一方面,积极规划建设小龙虾科普馆和美食街,推进小龙虾美食消费、批发、销售和仓储物流等第三产业的发展。2021年,鱼台小龙虾产业实现经济总产值25亿元。
让“水里游的”飞上“网”,销售模式的创新渐渐成为当地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另一新动能。“这是刚从南四湖水域捕捞上来的小龙虾,爪子小、尾巴大、腹部白、弹性强,被称为小龙虾界的‘白富美’……”谷亭街道杨楼村麦田之间,一座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厂房格外显眼,一楼打造一新的直播间里,主播正对着手机屏幕推介鱼台特色的渔湖产品,一小时便接到300多单。“我们在淘宝、拼多多、盒马生鲜等各大平台上均有店铺,平均每天销量1500单左右。别家店的小龙虾卖128元4斤,我们卖188元4斤,订单依然络绎不绝。底气来自家乡的好生态,来自我们对质量的把控。”山东湖话农产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马正介绍,他们的产品涵盖鲫鱼、甲鱼、田螺和莲蓬等当地各类特色渔湖产品,今年以来,公司销售收入已达4000万元。
小龙虾闯出大名堂,离不开政府扶持和政策引领。围绕做大做活小龙虾产业,鱼台县4年争取财政资金6000余万元,扶持发展300亩以上稻(藕)虾共作种养基地50余处。与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结合电子商务,推进“物联网+龙虾产业”发展。鱼台已成为“中国生态龙虾之乡”,入列山东省十大淡水养殖强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