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距离端午节不足一周,但高唐县梁村镇茶棚村的1.5万只“葫芦粽”已全部售罄。一只葫芦粽,缘何这么香?原来,除了本身的清香口感之外,这只葫芦粽背后还坐拥两项国家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这只清香可口的葫芦粽诞生于高唐县盛唐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楠是一名80后创业者,这位女大学生自2014年开始做试验,专门研究葫芦粽子。经过一年反复试错,这家合作社终于在将葫芦粽研制成功,并在2015年实现了批量生产,那一年,合作社包了5000只葫芦粽,很快就售罄。同年11月,武楠获得盖着国家知识产权局大红印章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次年1月,她又拿到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后来,应食客要求,合作社相继开发了绿豆粽、山楂粽、南瓜粽、蜜枣粽、无花果粽、杂粮粽等,年均销售5万只。
武楠(中)与合作社的阿姨们正在地头包葫芦粽子。
葫芦者,福禄也。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研究葫芦小二十年,武楠说,葫芦不仅寓意好,而且它本身就是个中药材,有利尿、消肿、散结之功效。葫芦粽子更是集粽叶香气、葫芦香气于一体,这种来自植物本身的清香味道令人难以忘怀。
高唐盛产葫芦,全县葫芦种植面积超过600亩。在武楠的苦心经营下,这家合作社年产葫芦96万余个,其中大葫芦4200个,中葫芦58.5万个,小白皮葫芦18万个,年产值超700万元。除了将葫芦做成工艺品外,武楠别出心裁,大胆创新,将吉祥的葫芦文化融入传统的端午元素,做成了寓意丰富的葫芦粽子,又名“状元粽”。
洗粽叶。
包葫芦粽。
相比普通粽子,葫芦粽子的制作过程更加复杂,制作周期也比普通粽子长很多,光制作过程就有挑选葫芦、锯皮去瓤、高温消毒、包粽子、棉绳固定、蒸煮等环节。其中,挑选葫芦和蒸煮是做葫芦粽子最关键的环节,稍不留心,就会影响口感。
葫芦粽要提前一年准备,每年11月份,武楠会将合作社周边种植户的葫芦收上来,进行挑选、储存。清明节前后,武楠就带领合作社的阿姨们开始包葫芦粽子,8年来,年均包5万只,年均接单5000份。因为去年雨水多,葫芦产量低,适合做粽子的葫芦更少见,所以葫芦粽比往年少包了3.5万只。67岁的合作社工人李庆芝笑着说:“俺年年上这来包葫芦粽子,这已经是第八年了,其中前年包得最多,一天就包了1000多个。”
葫芦粽下锅。
“葫芦粽”又名“状元粽”,深受小朋友们喜爱。
拿起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武楠说:“做葫芦粽对葫芦的要求很高,800多个葫芦中才能挑出100多个可以做粽子的葫芦,因为葫芦能不能用取决于它的成熟度、色泽、大小,而10到12公分的葫芦是最标准的。如果葫芦不成熟,做出来的粽子会有苦味。”
与众不同的是,这家合作社的葫芦粽都是预销售。想要吃上葫芦粽,得提前一年预定。今年这1.5万只葫芦粽也全是订单货,去年众客户就已经付了款。这几日,武楠正忙于把这些煮好的葫芦粽用冷链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一旁的田野里,小葫芦苗已经悄悄发了芽。这几日,又有新的客户来合作社预订明年的葫芦粽了。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真真 通讯员 杨立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