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埕东到潍北,从飞雁滩到商河,工作27年来,在渤南、牛庄、博兴洼陷以及页岩油勘探开发阵地上,都有他“拓荒”的足迹,他就是东胜公司地质研究所油气勘探主任师王传忠,胜利油田劳动模范。
本报记者 顾松 通讯员 范卉 张太郎
摔出来的灵感
尽管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仔细看王传忠的额头,还能看出有一道浅浅的疤痕。说起这次差点破相的经历,他却笑着说,这一跤没白摔。
2021年8月13日,王传忠作为东胜公司项目组成员,进驻樊页平1实验井组钻进现场,负责井身轨迹跟踪分析。相比普通水平井二三百米的进尺距离,樊页平1试验井组最长的水平段超过了2000米。然而专业跟踪软件价格高昂,施工中途更换监控软件也不现实,如何更加高效便捷地跟踪轨迹,成了萦绕在王传忠心头的大事儿。
2021年9月的一个雨夜,王传忠和同事在回宿舍的路上边走边讨论工作难题,没想到脚下一滑,重重摔在了泥泞的井场上,额头顿时渗出了血。
“是不是可以依托现有平台,自己开发一套轨迹跟踪软件?”坐在泥地里,王传忠突然想起此前和同事聊天时提起的Petrel软件也能跟踪水平井段轨迹。顾不上一身泥水和疼痛,兴奋的他起身就往值班室跑,立刻开始研究起软件平台开发工作。
经过多方请教学习和反复试验,没多久,一个集合了“Petrel+Resform+自编小工具”的三维数据对比跟踪分析组合软件诞生了。据了解,通过将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生产资料相融合,这套软件实现了水平井段数据的记录、对比和地层预测功能,成功破解了精准分析调整长水平井段井身轨迹的技术难题。
守出来的经验
复杂的地质构造变化,让长水平井钻进工作时刻充满挑战。面对这项国家级重点实验项目,王传忠更不敢有一点马虎,他和同事们把家搬到了施工现场,一住就是8个月。
驻井的这段时间,王传忠每隔2小时就要加载分析一遍钻遇数据,密切跟踪入靶、过断层、变地层倾角等重要节点,分析钻头所处位置和下步将钻遇地层,并根据后续构造变化趋势,对轨迹进行实时调整,还时不时要处理钻进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
从炎炎酷暑到漫漫寒冬,每天的工作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要钻机不停,王传忠的工作就不会停。
通过对樊页平1实验井组4轮次8口井的探索,王传忠和同事们一步步积累起长水平井钻井经验,逐步形成并掌握了水平井轨迹控制和与之相适应的钻井配套技术,成功解决了入靶、顺层难、井漏、井涌、定向占比高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地质工程双甜点,地质工程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加成下,8口实验井平均水平段长2010米,有利岩相钻遇率达86%,三开平均钻井速度提高了156%,为后续页岩油优快高速钻井奠定基础。
无保留地传授
自从进入樊页平1项目组,“90后”大学生张子杰就一直跟随着王传忠学习。
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王传忠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但也有彷徨无措。作为一名“老地质”,他心里明白为勘探开发储备人才力量的重要性,同样也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这些年轻人。
王传忠常对张子杰说,从事勘探开发工作要俯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更要敢于试错、越挫越勇,抱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和决心,向理想中的目标发起挑战。
日常工作中,王传忠常会把张子杰推到“前排”,独立完成井身轨迹跟踪分析的每一环节,同时要阐明自己的观点。作为师父,王传忠会逐项分解讲评,对在哪,哪里有遗漏需要优化,都会给他讲通透,让他逐步加深对地层和轨迹的系统认识,培养建立起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井身轨迹跟踪分析办法。
樊页平1试验井组钻进工作告一段落,但王传忠和项目团队的后续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他们一方面总结经验、深化认识,另一方面在实验井组井身轨迹地质认识的基础上,与工艺技术人员开展甜点段压裂研究,与开发人员探索井组开发规律,实现页岩油井既布得好、钻得好,又能压得好、管得好。同时从樊页平1井组出发,深化纵向“楼层”、横向“楼间距”的开发探索,实现页岩油由点及面,纵向深入的立体开发,使之成为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阵地,迎接页岩油开发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