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李乐
“大家来得这么早啊,都吃过饭了吗?”“大家再加把劲,辛苦一下。”“一定要注意施工安全!”“咱得一定把严质量关啊!”……近日,记者走进博兴县曹王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远处的田埂上不时传来水利站工作人员王中文的声音。在这里,农闲变冬忙,高标准农田建设热火朝天,寒冷的天气也没能阻挡大家干活的热情。
目前,该镇涉及15个村、投资3000万元的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以上,进入扫尾阶段,“田成方、林成网、高效节水”的现代农田格局基本形成。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
而在吕艺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成效初显。2019年之前,该镇已经陆续建成了4万亩高标准农田,只不过那时项目分散在各个部门,并未统一;2019年和2020年,该镇又陆续建成了1.8万亩和0.8万亩高标准农田,再加上2021年完成的1.2万亩,全镇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围绕农田林网、沟渠疏通、灌排设施、智能化设备等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农田的灌排能力和规模化作业水平。
张继文是吕艺镇刘二村的种粮大户,包了50多亩地种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看着自己种植的玉米个个颗粒饱满,张继文心里乐开了花。2021年夏天,水大雨急,可张继文地里的玉米并没受到多少影响,又是个高产年。“前些年,不管是小麦还是玉米,一亩地也就能产五六百斤,现在产一千斤很轻松。”张继文说。从2020年开始,他地里的粮食亩产翻了番。同一个地块,还是同一个人种,粮食亩产能翻番,这多亏了当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吕艺镇盐碱地多,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前,当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小麦平均亩产能到600斤就很不错了。”刘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江说。当地的粮食产量低与水源不足以及沟渠不畅有关,原先大多都是靠天吃饭,只能引黄河水,可沟渠都是断头沟,要浇地得想方设法从远处引水。
张继文种的粮食多,为了保证供水,他可费了不少心思。“得从几里地外引水,原来的路也不行,全是两米多宽的小土路,一到阴天下雨,别想进地。原来10亩地得浇3天,现在50亩地1天就能浇完;原来玉米棒和香蕉一样大小,现在和胳膊一样粗。”张继文介绍。2019年台风过境时,他的地还没有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当时水排不出去,50亩玉米几乎绝产。建了高标准农田后,这两年下再大的雨,地里也没有积水。
如今在刘二村的农田里,五六米宽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沟渠首尾相连,林网环环相扣。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但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还让土地成方连片,方便机械化作业,实现了土地规模化效益。在博兴县,建设高标准农田还有排盐碱的作用,水源足了,盐碱没了,普通地里的粮食亩产过千斤很正常。
2021年年底,滨州市基本完成了2021年度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工作成效在全省获得“好”等次(全省共5个市获得“好”等次)。博兴县被确定为全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全省共16个县(市、区)入选,滨州县(市、区)入选数量列全省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