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 李维江 陈洪刚
眼下,正值果树冬季修剪的黄金期,在五莲县弘丰水保林的千亩黄桃园里,60多岁的护理员安丰年正对果树枝条进行修剪整理。
“伺候了3年的果树今年终于见果了,明年进入盛果期后,每年能收获黄桃25万公斤呢!这么好的果树能长在俺村的地里,在前些年可是想都不敢想。”安丰年一边仔细修剪着果树的枝条,一边对记者说。
五莲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山地丘陵面积占县域面积的86%,山多坡陡,土壤结构松散、降雨集中等因素造成全县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弘丰水保林所在的莲西区域,多荒山、裸岩,土层不到20厘米。“本身就缺水、少土,再加上土层下面又是横板岩,石头没有缝,栽树不扎根,水土存不住,流失更加严重。”安丰年说。
“小麦不秀穗,玉米打光棍,花生是独粒……”这是周边村的村民对这一带土地的描述。
如今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模样,走进弘丰水保林,记者看到除了千亩黄桃林外,漫山遍野种满了黑松、柳树、板栗……
“从2016年开始,我们投入水利资金1000多万元,引导县属国企弘丰集团投资8000多万元,重点解决这片区域‘土’和‘水’的问题,建成了这片占地5000多亩的水保林。”五莲县水利局局长万兆博介绍,弘丰集团利用三年时间,将这片荒山地深翻70多厘米,加盖种植土60多厘米;栽植柳树、黑松、白蜡、樱花、栗子、樱桃、苹果等树苗38.5万株(棵);新修硬化道路15.6公里,过路涵洞27处,新建塘坝2座,大口井3座,深水机井8眼,铺设地下供水管道3.5万米,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从根本上改变了“年年栽树不见树”的局面。
“水保林栽植的树苗都采用密植栽植方法,客观上也建设了一个大苗圃,三年后植物可隔株移出,用于城市绿化。周边村既能获得土地流转费,村民还可以来打工就业,实现了农民增富、集体增收、企业增效。”弘丰水保林项目负责人刘兆彬介绍。水保林建成后,每年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7.5万吨,保水12.5万吨;周边村50多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
近年来,五莲县深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实施治山改土、造林绿化、水利水保三大工程,夯实生态建设基础。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社会资金为主体、以银行贷款和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先后引进社会资本近20亿元,扶持企业或大户1000多家参与水土流失治理,让万亩荒山裸岩变成了“生态绿肺”,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田”。
九五农业公司的落地和壮大是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的典型,自2016年以来,九五农业公司先后投资1900万元,通过封山、治水、修路、整梯田等措施,综合治理小流域3800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依托良好的水土条件,九五农业公司与世界一流企业合作,在五莲县建成总投资2.2亿元的植物研究院和现代农业研究中心,构建起了从组培工厂到果园建设的全产业链布局,聚力打造中国果树产业研发的“硅谷”。
目前,五莲县坡耕地有效治理达到90%,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1%,治理度80%以上的小流域面积占应治理小流域总面积的7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平达到89.5%,土壤侵蚀量减少66.8%。五莲县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被联合国国际生态工程学会授予“国际生态工程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