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振
“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体现残疾人对社会的价值。”5月13日,早早来到济南市人才市场参加2021年山东省暨济南市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的肢体残疾人黄勤(化名)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在山东,像黄勤这样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有124.3万人。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自食其力带给残疾人的不仅是经济收入,更是获得认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满足。5月16日是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记者近日走近残疾人群体,了解他们就业中的困惑和期待。
盲人按摩等于低收费?
“盲人按摩处境尴尬。”这是从业20多年的济宁盲人按摩师王俊的观察。
一方面,消费者抱着“盲人触觉更灵敏,对穴位、力道的控制更精准”的想法,对盲按格外推崇,盲按师对自己的技术也充分自信。但对比收费,同类服务,盲按店的收费却往往比健全人按摩店低一二十元。
“盲按差在环境、输在服务。”王俊反思,健全人按摩店窗明几净、床品一人一换,灯光昏暗的盲按店怎么吸引消费者?
要把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要走规范化、高端化的路子。
山东省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盲人按摩指导科科长徐庶涛介绍,2020年5月,我省启动《盲人按摩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制定工作,现在标准已正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我省推出盲按“齐鲁手创”品牌,已在济南、聊城、临沂等市试点,20余家盲按店已按照“齐鲁手创”品牌要求,对店面门头、服务流程、床品毛巾等进行统一。
“十三五”以来,我省每年约有500人次接受高端盲人按摩培训。4月13日-16日,王俊和全省80多名学员一起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全省盲人按摩专业技能提升培训班。“去年参加培训班后,我按照专家的建议,在服务后教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正确的运动方法,回访发现复发率降低了。”王俊尝到了技能提升带来的甜头。
成年后重度残疾人去向何方?
看着个子高过自己一头的17岁儿子,济宁妈妈王玉华急在心上:今年6月儿子就要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了,可由于患有严重脑瘫,儿子至今只能做些简单的手工,毕业后哪里是他的容身之处?
“接纳重度残疾人就业,社会的准备还不够。”曲阜市特教学校教师孔静说,“一方面是岗位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多数企业没有无障碍设施、志愿者岗位等帮扶措施。”
5月12日一早,记者在邹城市大束镇残疾人之家的辅助就业室看到,这里已有十几名精神障碍残疾人正伏案制作PE仿真泡沫花。在邹城市,辅助性就业岗位的提供圆了120多位重度残疾人的就业梦。大束镇残疾人之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残疾人刘晓兰(化名)每周在这里工作5天,每天上午、下午各工作两小时,每个月能拿到1500元工资,因为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伙伴的支持,病情也控制得比以前好了,“这个岗位让她的眼里有了光。”
“今年3月,大束镇残疾人之家成为全省首批‘如康家园’之一,面向16周岁以上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群体提供辅助性就业岗位。”邹城市残联理事长丁伯平说。“如康家园”是今年初山东省推出的一项针对残疾人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它依托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由第三方机构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向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弱势群体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技能培训等多种服务。
引导更多企业敞开大门
新媒体运营岗、学籍管理岗、网络工程岗……5月13日上午,一场省级线下残疾人专场就业招聘会在济南市人才市场开幕。会上,55家用人企业带着600余个工作岗位前来招揽残疾人职工,630多名残疾人参加。
从传统的按摩、手工艺制作到如今的快递、外卖、呼叫坐席,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适合残疾人从事的职业种类越来越多。此外,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落实也给用人单位增添了招收残疾职工的动力。
一头是分散在各用人单位的适残岗位,一头是广大残疾人迫切的就业需求,需要一个纽带把两端碎片化的资源整合起来加以对接。今年3月,山东省助残就业联盟成立,首批吸纳200多家会员单位。下一步,联盟还将继续引导用人单位根据自身需求创造、释放更多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让更多企业向残疾人敞开大门。
山东省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孙勇说,去年,在疫情持续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全省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2.57万人,较2018年增长62.5%;残疾大学生就业率达94.37%,在全国名列前茅。目前,我省残疾人就业工作总体排名走在全国前列。但还应看到,残疾人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选择面少、受歧视等问题还未完全消除,迫切需要在全社会树立符合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营造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就业、积极融入社会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