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伟 通讯员 王书朋
金堤河畔,柳树发出嫩芽,田间地头处处是忙碌的身影。4月3日,在阳谷县李台镇临河一村,种姜大户王瑞行正带领工人铺设地膜,远远望去,田野就像铺上了一块蓝色的地毯。
金堤河由西南向东北横穿李台镇南部,有大堤小堰各两条。堰内近水,禁止耕种,但堤内堰外的坑洼地,一直有群众耕种。生姜作为一种调味料,价格比普通蔬菜要高。2020年,王瑞行在30亩坑洼地上靠生姜种植增收几十万元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河堰边上的田地低洼易涝,在群众眼里一直是块“鸡肋”。“种植庄稼收益太低,又容易被淹;不种又感觉可惜,生姜试种成功无疑带给大家一个新方向。”王瑞行说,“其实嫩姜是十分娇贵的,既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又怕寒怕旱怕涝,对种植技术要求较高。”
为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促进集体经济增收,进一步扩大生姜种植规模,李台镇村级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纷纷出面,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一是签订合同保租金。由于生姜忌“连作”,每年都需要流转大量的土地,合作社便主动协助种植户流转土地,并在协议中规定付款时间,保证群众在解放本户生产力的同时,能够增加土地收益。二是筹集资金促启动。生姜不同于普通的庄稼作物,每亩仅姜种就需要三四百公斤,初期投入便是几千元,规模种植对资金的需要较大。合作社便到银行商谈,为种植户联系低息贷款,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投入。三是提供技术增效益。洼地种姜最大的难题之一是排涝,合作社便联系镇农业站技术员和种植大户,共同提供技术保障,从起垄开沟、病虫害防、到施肥收割进行全程指导,确保能种活、能增收。
今年春天,李台镇掀起了一股“种姜热”。坑洼地变成了“聚宝盆”,据测算,每亩地可收获生姜5000公斤以上,亩产效益达2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