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普通的“饽饽”在农家巧妇的揉捏下,成为一件件争奇斗艳的“艺术品”。两年前,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成立的馒头专业合作社,对传统馒头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出100多个品种花样、代表不同美好寓意的馒头,成为市民争相购买的稀奇物。如今,合作社年销售额达到150多万元,不但打出了名气,还免费给村民分发股份,小小馒头“蒸”出了村民富裕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宋祖锋
花样馒头造型100多种
成喜庆节日必需品
在即墨区田横镇西王村岛里大馒头合作社的生产车间,整个车间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麦香。在制作车间里,几名农家巧妇正在揉捏制作馒头,旁边则摆放着揉捏好的玫瑰花、元宝、葫芦、福袋等形态各异的馒头造型。揉捏好的馒头经过醒面后,放入蒸锅中,40分钟后,热气腾腾的馒头蒸熟出锅,经过自然冷却后,再根据客户需求开始摆造型。
“你看,这几个馒头多俊啊!”前来订购馒头的客户看到刚刚做好的婚庆馒头,赞不绝口。记者看到,这组婚庆馒头共有8个,每个馒头使用可食用的面塑进行造型,8个馒头摆在一起组成“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祝福语,然后在每个馒头上还有龙、凤、梅花鹿、飞鸟、花朵、枝叶等各种不同的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现在这样的婚庆馒头很受当地人喜爱,基本上都要提前一个月订做。”现场正在进行馒头造型的合作社员工吴素贞说,在当地人眼中,岛里大馒头如今不再是餐桌上的普通面食,而是已经成为婚庆嫁娶、老人祝寿、宝宝贺喜等喜庆日子必不可少的“稀罕物”。
记者了解到,这样一组婚庆馒头市场售价300多元,是普通馒头价格的四五倍。目前,合作社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制作100多种造型不一、代表不同寓意的花样馒头,到了高峰期,每天可以接到20多个订单,产品供不应求。
依托电商平台
产品远销北京等地
岛里大馒头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但大都造型简单、形态单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跟不上村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田横镇西王村党支部书记吴显竹看在眼里,他决定另辟蹊径,对岛里大馒头进行创新改造,赋予馒头更多的美好寓意,让岛里大馒头焕发生机。
2018年,西王村正式注册成立了“岛里大馒头专业合作社”,以传统石磨加工全麦面粉,制作销售岛里馒头等特色农产品,并依托“电商合作社”为主要销售渠道。“我们的馒头都是采用周边村民种植的小麦,纯手工制作,麦香浓郁可口。”吴显竹介绍。西王村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花馍”制作技艺,合作社成立后,他们组建起石磨面粉生产线,并且发展自己的小麦种植基地,从种植到馒头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根据婚庆嫁娶、老人祝寿、宝宝贺喜等喜庆活动,加工出形式多样、惟妙惟肖、可观可食的各种绿色无公害“花馍”,并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全国各地,成为西王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寿桃、元宝、圣虫、年鱼、生日馒头、婚庆馒头、百日馒头……在合作社里,刚刚出锅的样式繁多、琳琅满目的花馍摆放在货架上。“你看,这个刚刚做好的祝寿馒头有20斤重,一个馒头就能卖400多元。”吴显竹介绍,合作社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订做花样馒头,馒头价格根据款式、重量分为不同等级。借助电商平台,馒头更是远销北京等地,预计今年整个合作社销售额达到150多万元。
家门口月入3000多元
人人免费分股
合作社红火了,村民也跟着富起来。西王村村民李旭波在合作社成立伊始就被吸纳进合作社从事技术工作,“每天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甭提有多高兴了。”在西王村馒头合作社,像李旭波一样的生产员工有20多名,他们都是本村或者周边村庄的村民,每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在合作社里,村民除了是员工,还是股东。“股份都是免费分给我们,这种好事上哪儿找。”李旭波说。
据悉,西王村馒头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就是通过产业引领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每个村民在合作社都持有股份,人人都是股东。”吴显竹说,合作社由西王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坚持支部领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原则,设置“四维一体”的股权架构,股权包括集体股、社会股、村民股和员工股,村委将股份免费发给村民,人人参与、一人一股,不但能提高生产积极性,同时也拓宽了合作社的销路。“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将岛里大馒头打出名气,成为青岛知名的品牌。”吴显竹说,下一步,合作社计划在青岛、即墨分别设立岛里大馒头专卖店,提升品牌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