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隆……”10月15日,随着农机在田间划过,一株株大姜被翻出地面。在荣成市荫子镇北流水村一片大姜地里,有一位技术员模样的年轻人正在指导收割丰收的大姜。他就是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荣成市荫子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姜云鹏。
从农机研发转向推行标准化种植
姜云鹏是荣成市荫子镇人,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由于家里人是做农业机械生意的,在了解到家乡鼓励大学生返乡的良好创业环境后,他决定回老家投身农业机械研发与服务。
“家里本身就是做农业机械生意的,所以我对农业比较了解。我觉得威海地区的农业应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我决定回来,为家乡的农业做一些事情。”姜云鹏说。
一开始,姜云鹏的农机机械研发还算一帆风顺,可后来他越做越忧心。在工作过程中他意识到,乡村振兴缺乏人才,农业发展缺少标准化种植体系,开展规模化经济作物种植也缺少专业农机服务,更缺少农业种植端的全程服务。“老百姓大多还在用老法子种植作物,看天吃饭,同时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导致种出来的农作物规格、品质参差不齐,也卖不上好价钱。”姜云鹏意识到,只提供农机服务,不从根源上解决农民增产增收增品质问题,农民仍然不能靠农业致富,农村仍不能靠农业振兴。
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和投身乡村振兴,姜云鹏决定从农业机械研发转向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种植。
招揽人才成立乡村振兴合作社
“打造农业标准化种植服务体系,首先要有一套农作物从育苗、播种到收获的全流程科学标准化种植流程,再由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指导农民种植,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可以保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能为农民带来更好的收益。”姜云鹏认为,如果农业产品做得好,还可以进一步发展本区域的农产品品牌。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艰难。“推广是个大问题,老百姓习惯了传统种植模式,又没能看到标准化种植的收益,所以很难接受。”姜云鹏说,荫子镇缺少人才,农业企业更缺高学历人才。企业要发展、市镇要兴旺、农业要振兴,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因此,他积极向老同学宣传荫子镇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前景,最终,孙启伟、张辉两人先后辞去工作来到荫子镇,投身农业标准化种植服务。
人才有了,标准化服务团队建起来了。随后,在实际工作中,三人团队不仅高效解决农业种植端全程服务问题,还成立了农业机械服务队、标准化技术服务队、种植服务队等,为农民提供服务。
2019年,在威海市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姜云鹏协调成立了荣成市荫子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担任理事长,全力组建标准化种植农民培训基地,开展农业培训,提高农民标准化种植技能,为田园综合体整体输出劳动力打下坚实基础。当年,他们共吸纳荫子镇43个行政村、700多位农民加入合作社,搭建起了供需平台并提供务工岗位。今年,他又在荫子镇镇政府、乡村振兴服务队支持下,引导各村发展大姜种植300亩、葡萄种植60亩,探索“政府引导、企业托底、合作社协调、农户参与”的新型农村产业发展模式。
“姜云鹏和他的同学返乡创业,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威海优质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各项创业就业的政策扶持。”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威海市搭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积极为返乡农民工、高校大学生等群体提供精准的就业创业支撑,为进一步聚集乡村人才、振兴乡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周颖 文/图 通讯员 刑伊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