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莱西七星河新村融合发展探新路  

2020-09-27 09:09:33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就二亩半地,政府用着了,咱就拿出来支持政府工作。”昨日,在经济开发区七星河新村龙湾一村自然村,74岁的村民史茂胜遇到村党委书记张建东,说起村里正在建的一个项目。俩人你一言我一语,聊了半个小时。 “你看咱老百姓多好啊!”从村里出来,张建东感慨地对记者说,“我们做村干部的,有事只要跟老百姓讲明白、好好商量,大家不会不支持。”

  相互助力共发展

  “张书记,这是各自然村摸底报上来的名单。”新村党委办公室主任林建军送来一份名单,名单上有种植、养殖能手,有蔬菜、大理石、玩具等加工者,还有从事餐饮、金融服务、电商等第三产业人员,满满5页,近100人。 “我们要成立七星河产业振兴合作社。”张建东介绍,“七星河新村的产业振兴怎么干,党委政府要引领,要和村里的这些能人、带头人商量着来。” 七星河新村由簸箕掌、胡家疃、龙湾等7个自然村合并而成,1900户5000多村民。以前各村都是各自发展,彼此之间没有多少交集,张建东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7个自然村村民的思想统一起来,产业联合起来,不同自然村、不同产业、不同人群相互助力,形成振兴合力。 史茂胜所说的“正在建的项目”,是落户村里的钻石小镇。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成后可用工3万人,目前项目第一期已经开工。

  打造田园综合体

  “凡事要让群众明白,要商量着办”的观念,让七星河高效农业产业园流转土地非常顺利,200亩地只用了3天。这个产业园坐落在簸箕掌自然村北,占地200亩。簸箕掌自然村有种植大棚西红柿的传统,村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因连年重茬,病害多,效益受到一定影响。为此,新村党委争取上级资金1000万元,和村里商量规划设计47个高标准设施农业大棚,建成后租赁给种植户,同时与政府部门、超市商场、高等院校联合,将产业园打造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产销一体、研学合一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不仅是簸箕掌自然村,七星河新村投资150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6月也已开工。项目对7个自然村农田内的路、水、渠进行综合整理,新挖、整理平塘5座,整治道路5000米,为发展高产、高端、高质、高效农业奠定了基础。

  会种地变“慧”种地

  “这是全省最大的单体农业智慧大棚,占地210亩,从荷兰引进的国际最先进技术。”在位于胡家疃自然村的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张建东非常自豪地说:“这个产业园,运用阿里云数据对水肥、光照、温湿度、二氧化碳等生长要素进行控制;和传统种植方式比,灌溉用水只有1/20,产量能增加很多。” 自然村有村民自建的“土”大棚,新村有在建的高标准设施大棚,经济开发区有马上投产的现代智慧温室……传统的西红柿种植,在当地形成了多结构、多层次的产业业态,既能满足不同人群工作和生产需求,又脱胎换骨升级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主导产业。“我想把这一辈子积攒的工作经验和资源,都用到七星河新村发展上,全力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七星河模式’,让城里人愿意来,村里人不愿走。”张建东语气坚定。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秋齐鲁看丰收 乡村振兴有奔头
下一篇:文登开展消费扶贫展销月活动
 
0
 
 
 
 
推荐资讯
高青:6万多亩麦田实现产业化管理
高青:6万多亩麦田实现
用爱照亮孩子们前行之路
用爱照亮孩子们前行之
白玉木耳助力村集体增收
白玉木耳助力村集体增
红河镇:基质栽培蓝莓结出“致富果”
红河镇:基质栽培蓝莓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