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口的绳头不能超过第三根经线,藤条要压住钉子,不能看见绳头和钉子。”近日,在郓城县郭屯镇邵集村扶贫车间内,车间负责人杨其分正在指导新来的工人。杨其分今年39岁,肢体残疾,妻子智力残疾,家中有两个孩子在上小学,是邵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摆脱贫困,杨其分租下了扶贫车间,带领周边村庄的贫困户共同脱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说起自己的脱贫经历,杨其分始终忘不了多年前带着孩子赶集卖菜的那个上午。2015年8月的一天,是郭屯镇的“大集”,杨其分准备到集市上卖自家种的蔬菜,6岁的女儿对集市上琳琅满目的玩具和花花绿绿的裙子兴奋不已。杨其分翻翻口袋,只有7块8毛钱,还是卖菜找零的本钱,不忍扫了孩子的兴,他小心翼翼地问了句“璐璐,爸爸给你买个小花裙子吧?”年幼的女儿咬着嘴唇懂事地摇摇头,眼睛里却充满了渴望。看着懂事的孩子,杨其分抱着孩子哭了出来。从那以后,他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摘了“穷帽”、拔掉“穷根”。
由于行动不便,无法从事重体力工作,指望自己的小菜园很难脱贫。就在杨其分一筹莫展时,镇扶贫办的工作人员送来了“及时雨”,原来县里正在开展“送技下乡、送技入户”助困帮扶活动,对贫困户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并根据学习情况介绍就业岗位。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杨其分选择了不需要经常行动的藤编。但是学习藤编并没有想象中轻松,打经、编织、收头,每一个步骤都要求非常高,做得不合格就得从头再来,稍有不慎还会被马钉枪打中或被藤条划破手。凭借着吃苦耐劳、善于钻研的精神,杨其分很快掌握了藤编这门手艺,编出的藤编紧实、棱角分明,复杂的花型也能迅速上手。学成后的杨其分依靠精湛的手艺被介绍到周边的藤编加工厂,有了稳定的收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生活也逐渐富裕起来。
2017年,邵集村建设了一处扶贫车间,村里很多从事手工制品加工的村民希望能够入驻,杨其分干藤编多年,技术熟悉,而且认识很多客户,有不少订单,也想入驻扶贫车间。村党支部书记杨兆信得知后,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决定将扶贫车间出租给杨其分,并将第一年的租金下调,支持其创业。给别人打工和自己创业有很大的区别,刚开始,杨其分就遇到不少困难,新招来的工人技术不熟练,他就挨个教;订单多时,他经常干到下半夜,累了就躺在藤条上歇一会;有时资金周转慢,他就四处借钱,也不拖欠工人工资。正是靠着这种认真负责、积极努力的态度,杨其分创业第一年就挣了3万元,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自己走上了致富路,也不忘村里其他贫困户,专门为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增加岗位,带领他们通过就业实现脱贫。
杨其分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精彩生活是实干出来的。国家政策这么好,让我这个残疾人都有了挣钱的门道,我一定好好珍惜,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苦干实干,‘编织’出幸福生活,并努力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郭 昂 杨希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