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宁阳县泗店镇柳沟厂村的田野上机声隆隆,连片的土地正进行新一轮的小麦播种。而就在不久前,这片土地还因细碎化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紧箍咒”。
为破解这一难题,泗店镇以柳沟厂村为试点,探索“自耕田+流转田+委托田”三田驱动,创新形成“三田统筹、利益联结”的集成化方案。通过“整治”与“经营”机制的结合,实现了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三方共赢”。
“‘三田驱动’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柳沟厂村党支部书记胡伟峰介绍,“我们前后花了两个多月,走访了全村224户村民,开了12场分类座谈会,摸清了不同群体的真实需求。”在充分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全村2300余亩耕地被精准划分为三类田,让每块地都找到最合适的经营方式。
对于愿意继续耕种的农户,村里划定了770亩自耕田,并由村集体统一修建生产路和灌溉渠,提供种子、化肥团购服务,既保留了农户的“乡土情”,又通过社会化服务提升了种植效益。对于将土地自发流转给种植大户的农户,村集体则充分尊重其自主选择权,做好390亩“流转田”的服务,确保农户享受每亩970元的稳定收益。
最受关注的,是创新设立的委托田模式。针对那些无力耕种又不愿失去经营权的农户,共计1140余亩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通过公开竞标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建立起“保底收益+溢价分红+福利”的分配机制。
委托田农户王大爷对此深有感触:“我年纪大了,孩子在外打工,地自己种不动,荒着又心疼。现在把田委托给村里,不光有租金,年底还有分红,村里有零活时我们还能去干,挣份工资。算下来一亩地能收入1000多元,心里特别踏实!”像王大爷一样,委托田农户能享受到“租金+分红+福利+劳务工资”四重收入。
“三田驱动”不仅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村集体通过土地量差租金、居间服务费、土地招标溢价等渠道,预计年增收超过72万元,为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农户通过多元路径实现增收,获得感显著增强。农业迈向“提质增效”新阶段,全程机械化率大幅提升,不仅亩产提高15%,更实现了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20%。
柳沟厂村的“三田驱动”,如同一把“钥匙”,解开了土地碎片化这道困扰乡村发展的“老锁”。土地“活”了,产业兴了,收益多了,农民笑了。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 曹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