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亚飞
本报通讯员 陈雪媛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10月27日,在高唐县尹集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内,两名参加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活动的患者伴随着一首轻松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这段时间,我经常带着妻子来参加社区康复服务活动。现在,她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康复服务对象家属张洋(化名)说。
近年来,高唐县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康融合行动”部署要求,聚焦精神障碍患者康复需求,创新打造了“菁心康护”服务品牌,其中,上述社区康复服务活动就是“菁康驿站”社区融入计划的重要内容。
“全县12个镇(街)依托‘如康家园’阵地,打造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菁康驿站’,为康复服务对象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高唐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淑媛介绍,“菁康驿站”探索音乐疗法、园艺疗法、游戏疗法、农植疗法等专业康复模式,组织开展生活技能培训、手工制作、文体娱乐、社交技能提升等多样化康复活动,有效促进了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和社会融入。
“菁心康护”服务品牌还包括“菁护心灵”服务计划、“菁心乐业”发展计划等。前者将单一的入户便民服务拓展为集走访评估、心理疏导、健康指导、用药评估和训练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精准满足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康复需求;后者则通过搭建创业梦工厂等就业平台,积极帮助康复服务对象实现就业,重拾生活信心。
“近年来,高唐县民政局积极探索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和融入社会的有效举措,制订‘试点先行、以点覆面、提质塑品’三步走计划,探索精康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建设、服务建设,有效推进精神障碍患者再社会化,切实增强了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的获得感、幸福感。”高唐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庆岭表示,下一步,高唐县将深耕“菁心康护”服务品牌,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体系,持续照亮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