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新农村 > 正文
   

高唐:行走在田间地头的专家团

2025-11-02 08:17:53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虽然今年晚播了7-10天,但是通过抢种小麦,一样可以实现‘弯道超车’,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抓紧做的工作。”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农业农村局原三级调研员、高级农艺师杜立芝,行走在田间地头,为小麦播种“把脉问诊”。

  近日下午,杜立芝来到赵寨子镇西赵户村,机播手赵世林正在田间开着拖拉机播种。走在田间松软的泥土上,空气里是新翻泥土的味道,“穿”着红色包衣的种子洒进地里种下希望。

  杜立芝和团队成员一起来到田间,蹲下身子,双手把埋在土里的种子扒出来看。“其他深度都可以,第四行有点深,得调一调。”杜立芝用手探测了一下种子的深度,说道。

  赵世林在地头调了一下设备,然后开车行驶在田野里,映照着阳光,构成了一幅乡村耕种图。

  “我们从播种环节注意的情况来看,可以叫它提早出苗。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杜立芝接受记者采访说,首先注意播深的问题,千万不要深于3公分;再就是种子一定要包衣,确保麦苗出来以后苗强、苗壮;再一个就是播量的问题,播量现在可以达到32斤左右,播到最后,如果年前不出苗,出现“土里捂”,也不要超45斤。

  “在我们科学播种、科学管理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小麦提前出苗,年前苗齐、苗匀、苗壮。”杜立芝笑道,这样为明年小麦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8年11月,高唐县从县农口部门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乡镇农技人员中筛选,组建起以杜立芝任为首席专家,农业、林业、畜牧、水产、蔬菜等部门的代表委员、技术专家组成的农业科技服务团队,并成立“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

  团队以“力量植于农村、情感融于农民、智慧献于农业”为己任。在今年秋季的连阴雨天气中,杜立芝团队主动向农户发出一项应时技术:“不要在雨中抢收,这样更容易霉变。晚熟玉米品种在雨中既能增产,又不至于发霉。力劝农户静等雨停。”现在,高唐县的许多种粮大户仍在对此举津津乐道:“秋雨中的担当,为农户挽回了损失。”

  为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团队在每个村都设有服务联络员,形成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农技服务覆盖全县700多个自然村。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服务途径,开展农技服务、解决民生诉求,形成了农技服务全域的惠民“高唐服务模式”,成为一支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而后,杜立芝团队来到了三十里铺镇后屯村,收粮大户杨淑萍正忙着和工人把玉米装袋子。记者看到,以前收到的玉米用方形网架子装起来,地下虽然还能见泥泞,但是玉米离地面约40公分,还有两台大风扇在旁边用来吹干。

  “都是杜立芝团队告诉我们的,他们遇到雨天就来到我这里。”杨淑萍笑着说道,虽然辛苦点,但是今年的玉米没有霉变,让她很高兴,附近村庄的人都愿意把收来的鲜玉米卖给她。

  夕阳西下,我们又跟随杜立芝团队来到汇鑫街道办事处苗庄村,镇级“杜站长工作室”负责人马丽霞已经在和村民交流,村党支部书记兼农机手李玉华开着拖拉机正在地里旋地。

  “到底应该旋多深?我们正好遇到这个难题,需要您来解决。”马丽霞说,“我和农机手的意见不一致,您来看应该怎么办?”

  杜立芝和团队成员俯下身子,用特制的小铲子挖了挖,目测了一下深度,道:“你旋得确实有点浅,应该深一些,这样可以晾一晾墒情,更有利于播种。”

  “我以为太深了不利于播种,所以才旋得浅。”李玉华说,“既然是这样,我就旋得深一点,不然我们播种会错过时间。”

  夕阳已经西下,李玉华又登上了拖拉机,驰骋在田野里,为来年小麦有个好长势、好收成而努力耕耘。

  科技助力“三秋”,高唐县的秋种进度明显提速,预计全县小麦播种将于立冬前基本结束。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利津汀罗镇:秋季防疫守好畜牧养殖“生命线”
 
0
 
 
 
 
推荐资讯
石榴“托管”结出“幸福果”
石榴“托管”结出“幸
滨州扽腔首登国家级艺术舞台
滨州扽腔首登国家级艺
有机生姜 喜获丰收
有机生姜 喜获丰收
返乡青年王锺的“蔗五年”
返乡青年王锺的“蔗五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