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新农村 > 正文
   

鄄城:特色种植铺就乡村振兴“红火路”

2025-09-01 08:22:42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我们这里的果子不用出园卖,全靠客户上门购买,或周边的游客前来采摘。”近日,在鄄城县董口镇嘉康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负责人刘洪强笑着说,“果子口感好、品质好,吃过的人都成了回头客。”

  2017年,刘洪强成立了嘉康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用8年时间将120多亩土地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从苹果的脆甜、蟠桃的绵蜜到李子的清爽,每一种水果都被精心培育出独特风味。为了让这些“土生土长”的果子走得更远,刘洪强注册了“农心农夫”商标,给每个包装盒印上专属标识,让果子有了“身份证”。“有了商标,客户吃得放心,我们的果子也能卖出更好的价钱。现在,不光周边县市,连外地订单都多了起来,销售前景越来越广。”刘洪强说。

  在郑营镇陈庄村,种植户邢存胜正在带领40多名工人抢收地瓜。“我今年种了200多亩地瓜,共有7个品种,目前已开始收获。”邢存胜说,在郑营镇农办技术专家的指导下,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他种出的地瓜不仅品质好,品相也好,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邢存胜的“底气”,来自他坚守多年的“早”字诀。自2018年开始种植地瓜,邢存胜就瞄准错峰上市的商机,把“抢在前头”刻进了种植的每个环节。这几年靠着“早上市”,他种植的地瓜不仅走俏市场,价格还高。“客户都是到田间来拉货,根本不用愁销路。”邢存胜笑着说。

  在阎什镇,种植大户冯德报站在田埂上,望着满载辣椒的货车缓缓驶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是我种植辣椒的第6个年头了,主要采用大蒜+辣椒的轮作模式,收完大蒜就移栽辣椒苗。”他介绍,这种科学轮作模式不仅规避了连作障碍,还通过大蒜的天然杀菌作用减少了病虫害,辣椒品质显著提升。

  冯德报种植的300亩辣椒主要销往济宁市鱼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曹县的剁椒厂。“客户大多直接来地头拉货,有时候也通过物流平台发货,高峰期一天能运走2.5万公斤辣椒。”冯德报说,当前正是辣椒采摘时节,每天清晨,50多名工人便来到辣椒种植基地开始采收。马桂兰和王秀春是采摘工人中有名的“快手”,两人日均采摘辣椒近400公斤。“我们是附近的村民,在家门口干活,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月收入还有2000多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马桂兰边说边利落地将辣椒装进竹筐。

  近年来,鄄城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鼓励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同时,把科技培训作为“重头戏”,定期邀请农业专家田间授课,手把手教群众施肥、修剪等管理技术,既让产品提质增效,又提振了种植户的信心。如今,一片片种植园真正成了群众的“摇钱树”,在夏秋之交的阳光里,摇曳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付帮豪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泰安大羊镇开展设施农业秋茬种植管理现场观摩活动
 
0
 
 
 
 
推荐资讯
葡萄“串”起产业链
葡萄“串”起产业链
齐长城脚下的博山县域游缘何火爆
齐长城脚下的博山县域
长城汽车增资至85.59亿元
长城汽车增资至85.59亿
科技兴农 桃香满园
科技兴农 桃香满园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