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志宁 通讯员 马俊良 孟繁玲)最近几天,庆云县崔口镇周辛村党支部书记周庆曾忙并快乐着,看到村文化广场上一堆堆金灿灿的玉米,他脸上乐开了花。“我们从10月1日开始组织收割机进地,3天时间1200亩玉米便收割完了。今年收成不错,玉米籽粒饱满、色泽金黄,亩产至少1300斤。”
周庆曾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民意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人。说起今年的收成,这个“老把式”深知来之不易。崔口镇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另外耕地有散小碱的特点,加上田间排碱沟纵横交错,导致不仅产量少,机械化率还很低。
“地越碱越修排碱沟,而挖的沟越多田地则越少,导致年年歉收。”村民周庆桥家曾有10亩地,好地块玉米亩产能达到700斤,小麦550斤左右,而差一点的地块产量更低。“辛辛苦苦忙一年,除去种子农药化肥等成本,几乎啥也剩不下。”周庆桥说。
改变源自2017年,庆云县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经过周辛村“两委”研究,村集体创办起民意土地股份合作社,党员带头入社,村里将闲置荒地都纳入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植。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支部,在村“两委”带动下,周庆桥成为首批入社农户。按照协议,合作社每年给农户500斤的玉米和小麦作为保本收入,也可以按市场价格折算。群众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城务工,从事装修、运输、个体等行业,不仅不再为农忙着急还增加了收入。周庆桥一家在天津经营建材生意,年收入20多万元。
据庆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齐建璋介绍,庆云县以耕地为载体,鼓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划分为粮食种植型、农机服务型、粮食种植与服务结合型、特色种养殖型、产品加工型五大类。借助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打造“吨半粮”核心区机遇,创新启动“五增+五减”行动,推动小田变大田,贫地变良田,发展适度规模化的现代农业。
“合作社规模适宜,种收方便,机械化程度高,且机收价格低,加之统一采购种子农药,成本下降幅度超30%。”据周庆曾介绍,合作社成立后,全村321户相继入社,购置了玉米、小麦收割机、播种机等大型机械20台套,并与周边村签订托管服务协议。目前合作社直接种植耕地1200余亩,相比过去,粮食亩均增产超四成,群众人均增收300余元。
截至目前,庆云县已建成各类合作社502家,其中以粮食种植和种植服务为主合作社304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