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在莒南县道口镇中道口村东南的庄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庄氏农业)的产业园内,绿油油的田间,各式节水灌溉设施正在有序工作。一条条管道犹如“毛细血管”,将解渴水精准送达农作物根部。
大棚内,刚定植不久的西蓝花长得正旺。“用上智能灌溉系统,20分钟就能浇完一个棚,可以实现节水30%—40%,亩均节肥50%。”庄氏农业经理周涛告诉记者,目前,产业园内通过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采用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果。
产业园内,能看到一排排大棚坐落田间,从园区布局图上可以看出,这个总面积1020亩的园区,分布着小麦区、养殖区、设施农业区等板块。
如何做到“一滴水都不浪费”?“咱们去看看就知道了。”在周涛的带领下,记者看到,水塘边的一座小房子是智能泵站,粗细不一的各种供水管道从这里向外延伸,通向不同的板块。
“我们只要点点这几个按钮,就能让植物精准‘喝水’。”周涛说着,摁了一下其中一个按钮,邻近的育苗棚内,机器喷出细密的水雾,均匀洒在菜苗上。
棚内,辣椒、番茄、芸豆、西瓜、甜瓜等菜苗青翠欲滴、鲜嫩水灵。几名工人拿着育苗穴盘,快速准确地查看西瓜苗长势并进行分苗,准备装箱。“我们这里的灌溉方式是喷灌,比人工方式浇得更均匀、更节水。”周涛说。
目前,园区内的节水设施共有4套,除了设施农业区的3套,还有一套建在大田里,浇灌着40多亩小麦。“前两天刚浇了返青水,麦子长势比去年好得多。”周涛说。
逛了一圈,记者看到不同作物类型和种植模式被施以不同的灌溉方式。西蓝花、草莓、小麦等果蔬、粮食为主的栽培区,采用的是滴灌方式;育苗区则以喷灌的方式为主;在肉鸡养殖大棚内,鸡要喝水时,只要用喙轻轻触动饮水器即可……私人定制式的灌溉模式,大大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就是刷鸡棚的废水我们也不会浪费。”周涛说。园区内有养鸡大棚29幢,一般两个月左右就出一批鸡,鸡出栏后就要刷洗一次大棚。“一个棚1200平方米,平均每幢用水3立方米,全部刷一次就是87立方米。”周涛说,这些污水经处理后,用来浇灌了蔬菜。
“我们从过去的‘浇地’变成‘浇作物’,从‘浇水’变成‘浇营养液’。”庄氏农业办公室主任史春云形象地说,通过使用滴灌、喷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达到了节水、节肥、节药,省工、省力、省心和增产、增收、增效的良好效果。
在莒南,这样的节水农业不止庄氏农业一家。“近年来,莒南县积极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基础上,投资100余万元,建设水肥一体化项目、安装用水计量设施、开展水平衡测试,莒南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预期成效。此外,还建立了水资源统一监管平台、健全了水权交易机制,激活了市场主体研发应用节水技术的动力,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莒南县水利局局长陈庆刚说。
农村大众报记者 郭杰
通讯员 赵桂星 冯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