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地基本看不到农膜残留,去年就是使用的国家标准厚度的地膜,我们对比了市面上普通地膜,日平均地温可提高2.04摄氏度,积温可提高298.05摄氏度,顶土和盛花期都提前了,产量提高了31.09%,而且标准地膜利于机械回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今年很多种植户选择了标准地膜。”这两天,山东临沂市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站长李荣来到了费县宝来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查看去年花生种植地块的农膜残留情况。
费县花生种植面积25万余亩,是花生主产区。因其特殊的生长发育和产地环境特点,对地膜依赖性大。如何趋利避害,变废为宝,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有效防治花生田地膜污染,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近年来,费县与山东省农科院不断深化“院地合作”,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技术资源优势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生产优势,围绕覆膜花生秧膜回收利用产业发展需求,探索了“花生覆膜种植—花生机械收获—果秧膜分离—田间残膜回收—花生秧畜禽饲料制备—残膜再生制粒”全产业链技术推广模式,可实现花生机械化收获摘果、秧膜自动收集分离、秧蔓饲料利用、残膜回收再生制粒,极大促进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选择农膜要选择国家标准厚度的0.01毫米这种,跟0.004毫米和0.006毫米厚度的地膜相比可以明显提高地温,加快花生生育进程,有利于植株养分的积累。”费县东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张伟正在给来咨询业务的花生种植户讲解地膜的选择标准。
在东蒙镇武家汇村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试验地块,经过了半年多的降解,地表已经基本看不到农膜残留。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闫广志介绍说,花生地膜关系农业产地环境,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收获后结合整地将埋土部分地膜翻于地上,促进残膜降解,省去了回收步骤。从试验结果来看,效果较为显著。
据悉,费县将通过“旧回收+新推广”模式,以标准地膜应用、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持续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行动,加快可降解农膜应用示范,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