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广寅
本报通讯员 高艺飞 韩冰
“看,这里竟然有七只疣鼻天鹅,它们天生喜欢单独活动,三只在一起的都不多见!”2024年元旦前夕,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八路沿线,观鸟爱好者刘东昌利用望远镜观察到了珍惜鸟类疣鼻天鹅兴奋不已。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然而,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植物存活率低等难题曾一度制约着这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启了一场盐碱地治理的“绿色革命”。
在东营市滨海盐碱地园林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正观察碱蓬幼苗的根系发育情况。为应对盐碱地绿化难题,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盐碱地园林科学研究所,开展园林植物引种试验、种质保存和优良品质植物的扩繁等,以期在城市湿地保护、盐碱岸坡及城市绿地建设上推广应用。
引种扩繁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破译盐碱地“绿色密码”的手段之一。为进一步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开发区因地制宜,实施东八路(南二路至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成为用生态的办法修复生态的生动实践。昔日“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的场景摇身一变,成为水生植物围绕其间、潺潺细水流淌其中、群群白鹭翱翔其上的生态美景。
在东八路天鹅湖区域,经过技术人员现场测定和方案论证,最终确定深翻改土治碱方案。“我们在东八路多处重盐碱区域作业点,先期种植柽柳、紫穗槐、田菁、苜蓿等耐盐植物,改进土壤理化性状,进而改善水、肥、盐碱状况,加速土壤的熟化,同时根部分泌的有机酸中和土壤盐碱,为以后的绿化打下基础。”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环境艺术科科长许俊涛说。
盐碱退去,绿色铺展。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黄河流域上筑起一道乔灌草科学配置、品种多样的绿色生态屏障,绿色正成为该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如今,这里从适应盐碱地生长的单一树种,到实现了法桐、海棠、朴树、玉兰等广泛种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