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勐 通讯员 齐菲
平整通畅的“四好农村路”,清新宜居的村庄美景,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淳朴向上的村风民风……12月19日,穿行在淄博高新区一座座村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迎面而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深化乡村治理,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淄博高新区发挥高新优势、突出高新特色,聚力在推动乡村振兴上“提效争先”,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聚焦特色板块,推动农业新发展、乡村新变化、农民新风貌,奋力蹚出新时代乡村振兴“高新路径”,实现农村群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产业强农 打造乡村振兴“金名片”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支撑。
淄博高新区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1万亩改造提升+1万亩示范区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734万元,整体建设进度达到97.1%。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扶持建设3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遴选培育101个科技示范主体,确保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实施粮食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项目,总面积4300亩,落实包衣良种、宽幅精播等6项关键技术措施,着力培育一批规模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打造淄博高新区本土化、可推广复制的系统技术方案。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说到底是为了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我们围绕军屯文旅小镇、双创公园城等,打造以军屯村为中心村的‘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共享’文旅产业共富体。”宝山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杜振江说,依托储能谷、莱茵科斯特等企业,打造村企联建“共富车间”“共富课堂”,通过稳妥谋划共富产业项目,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无项目、劳动力剩余、企业用工短缺等问题,实现多方共建共赢共享。
淄博高新区充分发掘村级各类产业、资产、资源优势,立足土地、劳务、企业、物业等运行模式,聚焦清零“薄弱村”、持续扩面“中等村”、不断做优“标杆村”,提升村庄的自我发展能力,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动力。
有效用活衔接资金,乡村产业振兴才不会后劲乏力。在乡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淄博高新区激活衔接资金与乡村振兴有效连接的强大动能。目前,共计投入各级衔接资金692万元用于实施4个基础设施类项目和1个产业发展类项目,覆盖4个镇(街道、中心)9个村,惠及农村人口17092人。通过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对村内原有破损道路进行提升改造,有效提高了村民出行便捷性,改善了村容村貌,村内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产业发展类项目按照每年不低于5%的标准收取收益,有效促进了村内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好资源”转化为“好产业”,“好产业”打造为“好品牌”。淄博高新区积极构建农业产业化新格局,现有省级示范场、示范社8个,市级示范场、示范社14个;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市级各1家;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各1家。低温乳制品、高端食用菌、飞天韭菜、草莓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集体亮相“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3北京推介活动等,获得了各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人才赋能 做强乡村振兴“硬支撑”
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有力保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突破口。
淄博高新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金融政策惠农作用,积极引导“新农人”参与辖区农村建设发展,针对“新农人”具有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等区别于传统农业从业者的特点,通过地方惠农政策、人才政策及普惠金融服务引导“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也就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发挥专家优势,淄博高新区2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顺利通过年审,其中,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先进陶瓷材料专家学术交流活动”项目入选省级专家服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已开展专家学术交流培训活动4次,培训基层人才78人次;山东得益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服务基地,邀请专家38人开展服务活动25次,帮助基层解决技术难题9个。强化农业人才支持,开展“智慧春耕行动”,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分3批次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指导活动;着力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典型,入选2023年度淄博英才计划“乡村之星”“淄博青年才俊——乡村振兴青年”各1人;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372人,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650人;采取“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开展了一系列以专业技能实操为主、引导性培训为辅的专题培训,有效提升农业种植户的专业技能。
既培育农业经营管理者,包括龙头企业老板、家庭农场场主、农民合作社社长等,也培育种养能手和社会化服务型新农人,淄博高新区积极推动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包括农民经纪人、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等各类生产经营和技能服务人才,带动乡村农民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淄博高新区依托省级服务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培训210人,完成率105%。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不足、就业困难等问题,积极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为612名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帮扶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同时,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育,2023年新引进9名博士后,新增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区内博士后创新平台达到20家,发放基地建站补贴、博士后科研配套资助等各类补贴资金133万元。新增6名淄博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办理山东惠才卡9张,淄博精英卡32张,有效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如今的淄博高新区各村庄,正在乡村人才振兴的推动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明实践 凝聚乡村振兴“精气神”
乡村有瑰宝,拂尘见秀颜。乡村之美不仅在于自然景观,更在于独特的乡村文化、乡村美学和乡村生活。
今年以来,淄博高新区以“红火炬”宣传思想文化品牌为引领,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贯穿乡村振兴和群众生活全过程、各方面,让乡村文化焕发新气象。
优化公共资源,文化阵地“活起来”。规范阵地建设,按照“五有”标准细化完善,创新开展文明实践所(站)星级评定工作,充分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博物馆、文明实践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搭建好群众身边的活动平台。明确19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名单,已建设完成8处“5+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6处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示范点、2处文化驿站、1处图书流动服务点;提升改造实践所(站)100余个、实践广场10余处、实践基地20个。
丰富文化活动,群众生活“乐起来”。推动文明实践“五为”“五聚”志愿服务活动与农村、社区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整合文旅资源,培育“乐动高新”文化品牌建设,成立“火炬”艺术团、作协、书协、美协、摄协、诗词学会等群众性文艺团体,出版《火光》《隽山》等红色文学作品,其中10部作品入选市重点项目。新成立“文化高新”志愿服务队,创作各类文艺作品2300余个。组织开展“乐动高新”“送戏下乡”“电影下乡”“文艺五助”“品游淄博 云享文旅”“书香高新”全民阅读等品牌文化惠民活动1498场。广泛开展“村BA”、小戏小剧展演、广场舞比赛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惠及群众十几万人。
深化移风易俗,乡风民风“美起来”。有序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倡导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持续深化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深入开展季度“最美高新人”“美德信用典型选树”“美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打造“积分兑换超市”20余个,创造推出带有高新区特色的“美绘墙”60处;出台高新区公益广告导则;打造“有爱小区 最美楼道”品牌,建设有爱小区18个、最美楼道36个,串联打造美德健康新生活示范带。建设“婚礼三统一”新式婚礼品牌和江西道村“亲友随礼不坐席、喜事小区不贴纸”示范点;创新开展云上慢直播相约“520”婚姻登记和清明“鲜花换纸钱”活动。同时,策划“黄河大集”春节季,将“黄河大集”与乡村冬季群众性文化活动相融合,把“黄河大集”打造成“年货大集”“好品大集”“文化大集”,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黄河大集”活动130余场。有序推进“山东手造”进乡村,设立“山东手造”线下展销专区55处。
环境优化 描绘乡村振兴“幸福色”
一条条蜿蜒的道路宽阔平坦,一幢幢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树木花草错落有致……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干净整洁是最基本的要求,赏心悦目、增强幸福感是淄博高新区各村居全力追求的目标。
人居环境治理动态性极强,涉及面广,治了村东头,荒了村西头,前头干净了,后头又脏了。如何做到长效提升?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着力解决农村“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自11月中旬,淄博高新区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统筹动员各方力量,以点带面,重拳出击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各部门按职责任务推进落实,实行“支部+党员+网格员+群众”的工作模式,与“文明城市创建”“一网三联”“红色星期六”等工作相结合,聚合力、集众智,坚持不懈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
当下,淄博高新区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着力点,围绕乡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靶向发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成问题整改448处;采取纳管、集中拉运等模式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52个;严格执行“户集、村收、区运、区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切实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能力,保障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确保全程“桶车对接,垃圾不落地”,日均清运生活垃圾267.43吨;完成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全覆盖,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行动,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有效回收、资源化利用;推动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稳定在100%,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稳定在90%和95%以上。同时,以“小美”聚“大美”,“美在家庭”赋能乡村新生活,累计建成“美在家庭”户4910户,建成“美家超市”51家;完成造林绿化落地上图120亩;完成路网延伸通达工程4公里,路网改造提升工程5公里,路面技术状况改善43.5公里。
“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很多在城里买房的村民,周末都会回来享受田园生活。”村民的言语中充满自豪。截至目前,涝淄河、卧龙河创建市级美丽幸福河湖已通过初步验收,全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开设“乡村美学微课堂”12期、“美学教育讲堂”36场,惠及1000余人。同时,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农村交通便捷程度明显提升。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总要求,淄博高新区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确保人居环境持续向好,聚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新样板。
党建引领 激发乡村振兴“强引擎”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淄博高新区坚持党建引领,始终把党的力量挺在第一线、扎根最前沿,以“党建强”促“发展强”,助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互促互动。
“党建工作是干好基层工作的总抓手、金钥匙,我们始终立足党建干工作,干好工作促党建。”淄博高新区组织人事部相关负责人说,打基础,给基层党组织注入新动力,淄博高新区积极开展“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紧紧围绕“全面规范”这一主题,系统打造“1+3+5”工作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1”是实施村级党组织规范化管理“五基固本”工程;“3”是搭建“村级党组织建设、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三个框架;“5”是开展“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项工作。
工作怎么干,干部是关键。淄博高新区组织区镇分类分级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网三联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擂台比武”,其中,区级层面5月份举办镇(街道、中心)党(工)委书记“比武打擂”、8月份组织委员“比武打擂”。同时,优化调整村级后备人才库,每个村至少储备3-4名人才,其中村主职干部1-2名,目前,储备后备干部432人,主职干部142人。
强阵地,让基层党组织焕发新活力。实施村级党组织规范化管理“五基固本”工程,围绕6大方面,设置24项底线指标,将126个村精准划分、动态调整。扎实开展工委管委会领导“村村到”调研和村班子及其成员届中分析工作,对126个村逐一进行摸排走访。开展评星定级工作,对29个三星级及以下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约谈。同时,建立健全全域一体化考核村和村党组织书记体系,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提升村级发展水平。
助振兴,为基层党组织锤炼新能力。淄博高新区有序深化联村党建,推动“联村党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互融合,目前已打造5个联村党委。不断激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做实书记领办项目,镇街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领办的74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重点村,目前已开展活动120余次,项目16个,在帮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村庄面貌、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发挥上级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75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帮扶高端装备中心15个村建设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和3个村“万村共富”省级财政资金帮扶项目,年底建成并投产见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