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颖
“0.19元一斤的白菜好多年没见过了,真的是‘白菜价’。”近期,蔬菜价格走低引发广泛关注。新发地市场分析师也表示,“近期市场里的大白菜价格是近5年同期的最低点”。
就市场而言,菜价有所波动实属正常。行业普遍认为,今年由于前期天气较暖,利于蔬菜生长,加上扩种带来的增产,就出现了目前多种蔬菜供大于求的情况。在此背景下,部分蔬菜价格走低乃至滞销也就不意外了。
但是,当前部分地方的一些蔬菜价格已经跌破成本,甚至个别地方“卖不动的白菜直接打在地里当肥料”,对于这样的现象,不能任其蔓延。
众所周知,蔬菜供应受季节、地域等因素影响较大,正因如此,一些地方蔬菜价格走低和滞销具有结构性、地域性特点。由此,通过做好市场调研,尤其是跨区域的市场信息对接,尽力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就能够一定程度熨平局部地区蔬菜价格和销量的“低谷”。但这种对接,菜农往往并不能自主完成,所以,需要相关部门主动做好相应的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蔬菜大省而言。
农业农村部近期就专门部署了当前蔬菜产销工作,要求健全省部联动工作机制,搭建信息、产品、基地等对接平台,提升产销对接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对于可能出现滞销难卖的蔬菜品种,强化产销对接服务,努力保障菜农收益。
同时,对于一些确实滞销的蔬菜,也可因地制宜地探索粗加工、深加工以及完善贮藏方式,以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销售时间等来对冲目前市场的低谷。如时下“预制菜”在很多地方成为产业风口,是否可以加强与种植业的对接?
从长远看,当前的蔬菜“白菜价”行情也再一次警示提高农产品抗市场风险能力的重要性。比如,眼下各地和相关部门就有必要提早预防因“菜贱”而伤及菜农的种植积极性,从而对明年的蔬菜供应造成影响。这既要从源头引导农民、种植合作社等做好蔬菜种植的科学规划,也要通过加快完善相关农业流通基础设施,为种植业升级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