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新农村 > 正文
   

高密:村村有“好戏” “丰”景正当时

2023-10-26 08:36:34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徜徉在山东高密西乡阚家镇松兴屯村,景区般的乡村美景让人神清气爽,绕过村民的联排别墅区,一排排的葡萄大棚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发,阳光从枝叶缝隙透下来,一串串阳光玫瑰如碧玉般熠熠生辉……

  “要致富必须发展高效农业”。松兴屯村克服重重困难,村“两委”领办丽珠源葡萄种植合作社,实现全村土地100%流转,采取“保底+分红”分配方式,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种植大棚鲜食葡萄900亩、大棚蔬菜700亩,带动本村及周边200人就业,户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村集体增收270万元,100多名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创业。

  村民徐凤坤承包了32亩葡萄大棚,“合作社和农户是二八分成,今年长势好,价格也不错,算下来这32亩收入怎么也突破60万元了!”

  沿着有“江北楹联第一街”美誉的高密市夏庄镇夏庄大街走到最北头,便是著名的“华夏红纸第一村”——东李家村,位于该村的山东省东墨文化有限公司车间内,12条春联生产线飞速运转,工人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一包包成品“整装待发”。“进入秋冬季更忙,平常就要备足货,为年底销售旺季做好准备。”公司负责人王刚介绍,车间50个工人长年生产,还有附近6个加工点负责部分外包活,年均用纸超1000吨,销售额2000万元。

  夏庄镇东李家村红纸对联已有200多年历史,全村近200户,60%以上从事春联加工相关产业,从最初的纯手工印刷,发展到现在的半手工半机械和纯机械印刷,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对联品种也由原来单一的红纸黑字,演变成现在的烫金、植绒等200多个。“红纸对联是省级非遗项目,我希望把它发扬光大,近几年我们不断改良工艺、材质、内容,每年都会开发100多套设计方案,也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红纸行业中。”王刚还组建起网络销售团队,把春联卖到了网上。

  距离东李家村不远的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演绎着传统文化的传承,见证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也让村民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

  “做泥塑费人工,产量低,利润薄,前几年村里只有零零散散的几户在做,而且都是上了年纪的。”聂家庄泥塑第21代传承人聂臣希介绍,如今销售火热的聂家庄泥塑,曾一度因为加工小、散、乱,销售渠道不畅、单打独斗、方式单一等原因,面临绝迹的危险。

  聂家庄村2021年联合周边三个村成立高密市昌盛泥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18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引领,吸纳了120多名从业者,形成产品制作、批发、零售等完整的泥塑产业链。同时,配套建设生产车间、展销中心、培训中心等十几个功能区,研制专用机械设备,引领5000多人从事泥塑产品生产,每年可加工“泥老虎”系列产品40多万个,年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古老技艺焕发新活力。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在潍坊高密,一场产业升级、三产融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好戏”正陆续上演,述说着产业兴旺好“丰”景。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桓台:发挥“五老”作用照亮下一代成长路
下一篇:滕州界河镇人大助力开展环卫工人节
 
0
 
 
 
 
推荐资讯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业 多点发力点亮绿色经济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观走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
种下“牧草绿”,治愈“盐碱白”
种下“牧草绿”,治愈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