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浩奇 高峰
本报通讯员 张明 刘娜
当前,秋收已进入尾声。10月11日,汶上县苑庄镇道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里,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4台高箱旋耕机“你追我赶”撒欢跑,1小时就完成了60亩农田的“一耕两旋”作业。
“‘小田’变‘大田’,大型农机才能有用武之地。”地头“观赛”的种粮大户张道立掰着手指算起了账。以前地块小、形状不规则,大型机械根本施展不开。拿“一喷三防”来说,过去打药全靠人工,既辛苦效率也不高,1人1小时作业面积仅在3亩左右。现在用上了植保无人机,1台机器1个小时就能作业100余亩。在当前油价、人工成本上涨的情况下,高标准农田种粮综合成本却下降了10%。
节本增效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汶上县按照“规划先行、项目带动、整体推进、建管并重”的思路,统筹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和镇村建设规划,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累计投入8亿多元,启动实施了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10万亩粮食种植模式改革创新示范区、5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建设。去年以来,新建6万亩高标准农田,田、水、电、路、渠综合配套,灌溉排水、土地平整、土壤改良、高效节水、农田防护、配电设施压茬进行,一个个“小方田”成了稳产高产的“大粮仓”。目前,累计打造田块整齐、功能完善、耕作条件良好、宜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76.8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5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4亿斤左右。
今年4月份,汶上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当地启动实施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建设2万亩,小麦收割后同步开展种肥同播与水肥一体化滴灌带铺设。示范田采用单粒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施用、杂草防除“封定结合”、控旺防倒伏及适时晚收增重等关键措施,实现水肥效率和玉米产能双提升。张道立说,实施单粒精播密植及滴灌水肥一体化后,玉米收成一亩地比普通地块增产200—300斤,每亩增加收益400元左右。
苑庄镇另一块高标准示范田的地头上,种粮大户荣维振也在算着今年的增收账:“粮食大丰收离不开智慧农田建设。”荣维振以农田灌溉为例介绍,前期粮食夏管期间,他身在6公里之外的县城,就能根据手机上的智慧农业云平台软件缺水提示,远程控制喷灌作业。
汶上县通过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化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定时定量管理,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合理分配资源,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低耗、优质环保。种粮大户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全程监控地块的墒情、气象、虫情、苗情等,对农事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智慧化管理。
“浇灌1000多亩地,一部手机就搞定。”荣维振说,他的“秘密武器”就是建在地里的“智能井房+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系统”。智能井房占地少、摆放灵活,具有用水用电双计量、刷卡浇地、水肥一体化、土壤墒情远程监控等功能,可开展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喷灌作业。智慧农田系统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还节约了10%的耕地、70%的用水和85%的用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