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边 路
“磨剪子喽抢菜刀”……一大早,在成武县文亭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一声声响亮的吆喝声吸引了居民的注意。只见一名磨刀师傅身穿红马甲,麻利地用砂轮打磨菜刀。很快,一把把锈迹斑斑的刀具焕然一新。与此同时,旁边的小家电维修摊位前也排起长长的队伍,志愿者们忙着为有故障的家电进行“会诊”。
这是文亭街道社区7月份“村事民当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现场。“在上个月的‘村事民当家’活动中,有居民反映现在街面上的修理小摊渐渐消失,给生活带来不便。我们联系了县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在本月的活动中增加了‘公益大集’便民集市,让群众尽享‘家门口的便利’。”文亭街道社区专管员程占说。
成武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一体谋划、系统推进,每村每月开展两次“村事民当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会前聚人气、会中议民事、会后评模范”三步走流程,融入“讲、评、帮、乐、庆”五种形式,做到讲创新理论、评美德之星、帮“急难愁盼”、乐文明生活、庆文化传承。
“每次活动开始前,都会有文艺志愿服务队在广场表演节目,我们还会组织开展饺子宴、包粽子大赛等特色活动。群众到齐后,由理论宣讲志愿者进行理论宣讲,用百姓话讲百姓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党的创新理论。”文亭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宋起云说。
依托“村事民当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专管员对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通过派单和接单的形式,将群众需要的“讲、评、帮、乐、庆”活动落地开花。
暑假期间,汶上集镇汶西村村民邱晓静的文明实践家庭站,成为村里留守儿童的乐园。孩子们的食宿、学习,都由站长邱晓静安排得妥妥的。
邱晓静和丈夫经营一家餐馆。在“村事民当家”活动中,有群众提出留守老人、儿童日常生活无人照料、缺少陪伴等问题。夫妻俩当即毛遂自荐,承担起义务服务一老一小的责任。就这样,夫妻俩的小家变成了“美德之家”。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成了家里的新成员,利用开餐馆这个便利条件,夫妻俩变着法儿为老人和孩子们做可口的饭菜,又拿出一间房当孩子们的自习室。邱晓静还忙里偷闲,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在成武,像这样的家庭站有1407个,洋溢着欢声笑语,承载着传统美德。
一个平台激发五大活动效能。成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文博介绍:“我们打造了一个平台,即每村每月常态化开展‘村事民当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合了多场景应用,即开展不同内容和特色的‘讲、评、帮、乐、庆’活动。实现了一个闭环,即实现有机制、有载体、有阵地、有人员、有效果,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内生动力,助推美德信用建设走深走实。”
截至目前,成武县共开展“村事民当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6000余场次,各类文艺活动5700余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700余条,“村+镇街+县直单位”三级联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51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250余件;相继推出“百场老兵讲党史”“党声进万家”等十几个理论宣讲品牌,培养理论宣讲志愿团队500余个,宣讲近万场次;全县累计评选各类“美德诚信模范”3万余名,群众活动参与度达到全县常住人口的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