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但寿光市林海生态博览园内的莲藕种植基地却是一派热闹繁忙景象,一袋袋白嫩的莲藕从荷塘里挖出来,正准备装车运往寿光市场。
“莲藕每年的采摘季是10月中旬至次年3月底,今年我们种植了1000余亩白莲藕,预计年产优质莲藕可达200万斤以上。”寿光林业生态发展集团综合科科长徐英杰介绍。
据了解,目前寿光林业生态发展集团莲藕种植基地采用“上林下藕”立体种养模式,在盐碱地上挖池筑坝、抬高地面、淡水压碱,在池坝上栽植经济树木,池中种植莲藕等水生植物净化水质,藕池中再套养淡水鱼类,形成了“池上有经济林、池下种藕养鱼,排出废水灌溉经济林”的立体种植模式。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许多年前这里却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从改造残次林,发展经济林,到挖土垫地,种树种粮,再到抽取地下卤水晒盐,降盐改土,直至今日的“上林下藕”立体循环生态模式,最终才变成一片生意盎然的生态绿洲。
“夏采莲子冬挖藕”,冬季是吃藕的季节,对于挖藕人来说也正是忙碌的季节。冬季挖藕最大的困难在于砸冰,最近天气降温,有部分池面已经结冰,需要先把冰块砸开,才能挖藕。挖藕人魏师傅说:“我已经挖藕挖了10个年头了,今年10月份就开始在寿光林业生态发展集团莲藕种植基地挖藕,每天能挖1000-1200斤白莲藕,收入450-500元,挖得多就挣得多,临近春节了希望能多挣点钱回家过年。”
“咱种植的白莲藕是九孔的莲藕,生长在国家滨海湿地森林公园中,对于水分、土壤甚至空气的要求都是极高的,咱的莲藕可以说是在原生态的环境中长大的,是大自然优质的产物,一进腊月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寿光林业生态发展集团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王瑞美告诉记者,目前莲藕种植基地的莲藕销售方式是线上线下同时进行,以线下市场批发、社区团购、公司预定福利发放为主,线上电商销售为辅。“今年寿光本地及潍坊、青州等周边城市的固定客户都已提前预定,以免后期‘抢不上’。”
近年来,寿光林业生态发展集团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上林下藕、上林下粮、藕鱼(虾、蟹)套养、鸭鹅混羊”的高效农林渔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除莲藕外,各种鱼、虾、蟹年产量达500万斤以上,间作农作物平均亩产1000斤,优质鸭蛋年产量达200万枚以上,打造了“博翠霖”特色农产品品牌。这套种植模式已在寿光市推广实施,目前已发展上粮下渔6000余亩,上林下渔3000余亩,希望通过这种模式能助推寿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雯 通讯员 傅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