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一早,寿光市营里镇吴家庄子村种粮大户周金江,联系的5台联合收割机开到地头,准备开镰。1700亩小麦,预计一天就可以收完。
“去年把地里70多条排碱沟全部整平,土地全部连成大片,不仅增加出100多亩地,耕种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效率提高了至少一倍。”周金江说。
通过平整排碱沟,寿光市营里镇吴家庄子村种粮大户周金江种植的1700多亩地连成大片,耕种起来更方便。
近年来,寿光市挖掘后备资源潜能,通过平整排碱沟、改良盐碱地等措施,拓宽补充耕地路径,2021年全市核实入库新增耕地2.97万亩,新增耕地入库总量居全省县级首位。
寿光北部片区距海较近,有大片盐碱地分布。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排碱控碱,当地挖出了大量排碱沟,把盐碱地改造成条台田。这些沟对当时改良土壤,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灌溉条件的提升,土壤改良措施的持续推广,如今当地土壤盐碱化程度不断降低,原来的排碱沟逐渐失去了作用。
“通过整平排碱沟,去年全镇验收入库新增耕地7000多亩。这些新增出来的耕地,还增加了多个村的集体收入。”寿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营里所所长周德成说。地处寿光北部的营里镇,大部分地块都属于条台田,一般50米宽的条台田,排碱沟宽度在三四米以上。大量排碱沟的存在,降低了耕地实际利用率。
对种地大户周金江来说,土地平整后,产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原来,一块条台田有十多户村民种,大多数地块都是东西走向种植。如今,土地连成大片之后,改成南北向种植,光照条件更好,一亩地能增产一二百斤。”
“这是第三年种水稻,每年产量都能到1000斤。咱这的水稻生长期长,品质好,大米能卖到10块钱1斤。”位于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的亿润家庭农场负责人王琦说。这个农场的100多亩水稻,5月中旬定植的。如今,返青后100多亩秧苗,像待发射的火箭,直挺挺地立在水田。
通过土壤改良,寿光亿润家庭农场在昔日重度盐碱地上种上了优质水稻。
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是寿光盐碱地最重的地区,当地有“春冬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的顺口溜。近年来,当地针对中重度盐碱地,通过土壤改良、选择耐盐作物等多种手段,把昔日不毛盐碱地改良成耕地。
在挖掘新增耕地渠道的同时,寿光市开展了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试点,对城区优质的耕作层土壤进行剥离,然后将沃土“搬家”到新补充耕地上,实现了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
今年3月初,寿光市被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评为2021年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县,位列第一等,获得5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1500万元资金奖励。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李伟通讯员赵德彦王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