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盛超 报道
近年来,邹城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整合原有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两家省级开发区,成立新的邹城经济开发区,集聚优势产业资源,量身打造特色产业区中园,实现建设一座园区、升级一个产业、助力一方发展的目标。
“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邹城经济开发区以化工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三大区中园为主导,围绕高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五大主导产业建设。”邹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修东介绍。邹城经济开发区辐射带动“四镇一街”产业提档升级,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目前,他们正一体化推进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研发中心、商业中心、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工程,打造邹城现代工业新城核心区,“链接”太平镇新生小城市建设,深化“产城融合、产城一体、产城互促”。
“截至今年一季度,邹城经济开发区已有‘四上’企业408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55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6.61亿元,占邹城全市的89.58%。”邹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宋广伟认为,“四上”企业、规上工业规模不断壮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好项目、大企业和高端人才进驻,园区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创新流的能力不断增强,产城融合的带动效应进一步凸显。
当地在原落陵煤矿老矿址上规划建设的济宁能源精密制造产业园,短短3年时间,就吸引了艾坦姆流体控制阀、春辉机械制造等10多个相关产业项目落地,形成了精密制造产业集聚之势。
除了大兴园区产业,邹城还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力。2021年,邹城经济开发区制订了“承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园区未来三年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去年,我们累计完成了1.7万平方米主干道路修补复新,整修消防管网5000米,投资3.58亿元开展了PPP综合管廊‘一企一管’建设。”邹城经济开发区科技建设部副部长姜良超介绍,这些“硬核”基础配套保障,对提升园区发展承载力,助力城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太平镇是邹城工业重镇,也是山东省新生小城市试点乡镇,域内有精细化工、健康医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园,202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87亿元,特色园区的产业引领力为该镇产城融合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们紧跟产业发展形势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以‘工业经济高地、城镇建设样板、产城融合典范’的目标定位建设新生小城市。”太平镇党委书记张洪岩说,他们将按照“主”“辅”城规划分别打造,建成后将达到10万人的小城市城区规模,目前城区已实现15个村庄搬迁入住,8个村庄社区完成主体建设,新型社区商业、教育、医疗等服务保障体系日臻健全。
现在,邹城正全面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打造以数字经济打底,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机器人为重点的“1+5”主导产业体系,以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产城融合发展。在用地保障上启动闲置低效用地出清专项行动,盘活闲置厂房18万平方米,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工业地产”,建设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减少企业一次性投入成本,实现“拎包入住”。
得益于周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邹城相继打造了数字经济产业园、化工产业园、精密制造产业园、生物质新材料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等10余个特色园区,这些园区瞄准细分产业领域,汇集专业资源,聚力提升突破,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两促进”作用。今年一季度,邹城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21.2亿元、增长3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7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