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在外务工的农民今年回家过春节时,走在回村路上,总觉得是走错了地方。因为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乡村路两边的枣园里,全是白花花的大棚。这些地方什么时候建起这么多冬枣大棚了?很多回家过春节的下洼镇农民心里都疑惑。
“不要说一年没回来的下洼镇农民看着眼生,我都觉得惊奇。”下洼镇冬枣产业办公室主任刘荣昌说,“下洼镇的春暖式冬枣大棚面积,原来只有6500来亩,2021年一年新建起8500多亩。”
沾化区土地多盐碱,下洼镇更是,不然不会取“下洼”这个名字。土地盐碱,没法种粮,农民便栽枣树。以前是栽多种枣树,现在全镇一个品种,都是冬枣树。
下洼镇有多少冬枣树?刘荣昌说,全镇土地面积是10.3万亩,现在冬枣面积是9.8万亩。总人口5.9万人的下洼镇,人均拥有1.6亩冬枣。
冬枣成了下洼镇的唯一农业产业。为推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全镇冬枣产业的转型升级,2021年春天,下洼镇出台了一个红头文件,文件下发到村,宣传到户。
这个红头文件的全称叫《下洼镇冬枣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政策大体内容如下:
建设万亩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被划为区域内的枣农,建设造价在2万元的钢结构春暖大棚,由政府统一垫资建设;2万元的建设费用中,1万元作为建棚奖励,1万元由枣农分10年还清。
交通主干线沿路农业观光旅游区。被划为区域内的枣农,建竹顶结构春暖大棚的,每亩奖励5000元;钢结构顶的奖励8000元。
各个村发展起来的冬枣产业示范点。一个村的示范点新建春暖大棚30亩以上的,每亩奖励5000元。
枣农新建的零星冬枣春暖大棚,竹制顶的每亩奖励2000元;钢架顶的每亩奖励3000元。
枣农进行品种改良,将沾冬1号经过高接换头,嫁接成沾冬2号的,每亩至少奖励1000元。
刘荣昌说,之所以出台这个扶持政策,也是考虑到冬枣这一全镇唯一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对于沾冬1号来说,沾冬2号品质更好,更受市场欢迎,枣农从中能获得更高的收入。但沾冬2号却相对不耐寒,冬季气温过低时,大田里的沾冬2号枣树会被冻伤,甚至冻死。
沾冬1号嫁接成沾冬2号,最怕的问题之一是冻害,建春暖式大棚能解决这一问题,而且相对于冬暖式的来说,费用低。不仅如此,冬枣生产受天气影响大,尤其是进入成熟期后,太怕雨水,遇雨容易裂果,果裂了一年的投入、辛苦全白费了。
现在的大棚棚膜,防风、防雨、防雹,防霜,棚内全年能给沾冬2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这样结出来的冬枣品质更好。
这一扶持政策宣传到全镇枣农中后,激起千层浪。每户枣农都对着政策,看自己能享受到什么扶持。因为他们的冬枣,太怕八九月份的冰雹和雨水。2017年8月,一场冰雹砸了下洼镇2.2万亩冬枣,其中1万多亩绝产。
下洼镇曹家庙村的冬枣在万亩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内。这个村2021年新建起了500多亩春暖大棚。
“钢结构的,实际建设费用是2.3万元,政府拿1.3万元,剩下的1万元我们拿,还是政策垫资,我们分10年还给政府,太划算了。”曹家庙村党支部书记马宗明说,“棚建起来了,谁都想尽快把自家枣树嫁接成沾冬2号。”
冬枣大棚建起来后,下洼镇的枣农们更忙了。他们采用高接换头的办法,将自家的沾冬1号枣树,一棵棵嫁接成沾冬2号。2021年,全镇枣农新嫁接沾冬2号4200亩,使全镇这一优良品种的总面积达到9000亩。
新建起这么多冬枣大棚,新改良了这么多优良品种,下洼镇的冬枣产业会得到提升式的大发展。这一产业的振兴,会大大加快全镇乡村振兴的步伐。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成民 通讯员 贾海宁 李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