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75岁的邢玉兰和几个老姐妹又在周桥村的树林里溜达着采蘑菇。
当地村民在树林里采摘赤松茸。
“以前我们是牌友,现在组队到树林里采蘑菇,一人一天能挣七八十块钱,还能锻炼身体。”邢玉兰是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路庄村人,她们采蘑菇的地方就是周桥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
周桥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占地30多亩,在菜屯镇,像这样的菌菇基地还有多处,总计占地200多亩。到了10月中下旬,菜屯镇杨树林下的赤松茸就开始露头,以中老年人为主的采蘑菇大军就三五成群地钻进树林。
“现在一等级的赤松茸批发价超过了16块钱一斤,亩效益达到1.5万元左右。”周桥村党支部书记张高虎说。菜屯赤松茸产业的崛起和当地的木材加工业有着直接关系。
茌平区西北的菜屯镇地处黄河故道,树多林密,是著名的“林果之乡”。2000年后,菜屯镇速生丰产林达2.6万亩,森林覆盖率超47%。在此基础上,当地木材加工业逐渐壮大。依托该产业,2009年菜屯镇就成为聊城首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乡镇。
在冷库里打冷的赤松茸。
经过20年的发展,菜屯镇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旋切单板(木皮)生产基地。如今,菜屯镇木材加工业总产值达40亿元,全镇各类木材加工企业1000余户,带动2万多人就近就业。
“菜屯最大的资源就是树多,因此我们的木材加工业早早发展起来,现在光我们村就是90家木材加工厂,全镇得有1000多家,附近村里的中青年人基本都围着木材加工这条产业链条挣钱。”张高虎说。由于木材加工产业的带动,上下游的建筑模板制造、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行业在菜屯镇也异常红火,“干木材加工这个行当,一年剩个二十万元很平常。”
村民在给赤松茸分级、包装。
木材加工产业壮大,产生的木屑和树皮很多。“以前都是当废料卖掉,去年镇上引导发展菌菇种植,这些废料成了宝贝,没有它们还真不行。”张高虎说。当地利用树林众多和木材加工业发达的优势,搞起了“沙地种树—木材旋切—木料种菇—基料还林(田)”的循环农业模式。其中,赤松茸生长所需要的基料就由杨树皮和废木料、玉米芯、稻壳等材料组成。
“这些基料经过发酵加工直接上到林地里,然后种上赤松茸,到了冬天就能卖菇了;今年第一茬就卖了15万元,后面还能采三茬。”张高虎是菜屯镇第一批领头种植赤松茸的村支书之一。去年,周桥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第一次试种了50亩赤松茸,产量很高,但由于销路没找对,价格卖得并不高。今年10月初,菜屯镇现代农业(赤松茸)产业服务中心主任田维旺专门带着张高虎、黄圣刚等几位村支书去上海等地跑市场,最终找到了几个大客户,当地赤松茸的销售价格一下提了上来。
当地村民在树林里采摘赤松茸。
经过两年发展,菜屯镇的赤松茸产业渐渐走上正轨,初步形成了采收、分拣、冷藏、包装和销售的产业链条。为帮助产业发展,菜屯镇还专门成立了菜屯镇现代农业(赤松茸)产业服务中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为赤松茸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现在村里最缺的就是人,年轻点的干着木材加工,上点年纪的跟着种赤松茸,没有闲人。”张高虎说。看到种赤松茸挣钱,有些村民已经蠢蠢欲动。“明年面积肯定增加,好几个人来找我,说想跟着干。”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通讯员 刘明明 杨兆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