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晓燕
假期回老家,照例给住在乡村的父亲买了一堆时令蔬菜水果。没想到父亲却说:“买那么多干啥?需要啥在网上点多方便。”我惊讶地发现,如今在我们那个距离县城70多公里的小山村,60多岁的父亲竟然可以娴熟地网购蔬菜水果和一些方便运输的美食!
父亲热衷网购早已不是新鲜事,我每次回老家都会帮他清出不少快递盒子,大到农具、冰箱、洗衣机,小到抽纸、肥皂、收纳盒,各种东西五花八门,不少快递拿回来就没拆开过。我粗略帮他算了笔账,他一年网购的花费居然多过住在县城的我!父亲笑我少见多怪:如今大家手头宽裕,村里谁家不在网上买几件东西?
老家是一个比较边远偏僻的小山村,自我记事起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全村100多户人家一直只有两家小商店,我们那时叫“代销”,出售村民最常用的油盐酱醋。在我的记忆里,小代销点的东西常年不变,零食只有一种水果硬糖,偶尔大人允许买几块,拿到手常常是融化粘连的;少有的几种饼干糕点是走亲访友时才会用到的,能从简易的塑料包装袋外看到里面蛀出的粉末;酱油醋则要兑水后再出售——这是公开的秘密,评定哪家代销点东西好的一个标准,就是酱油醋里兑的水少。我就有过打醋时店家当面兑水的经历,那次刚好遇到店主从批发商手里拉回一缸醋,见我等在旁边买东西,他不耐烦地说:“等着。”然后把醋倒进另一口大缸,又当着我的面倒了一壶水进去,可能还没兑够量,但当时缸满了又不方便调整,他便很不高兴地给我打了醋,口里念念叨叨好像我占了大便宜似的。当然,那次打的醋确实比往日酸一些。
那时村里经常会来一些走村串巷的货郎客,挑着担子,摇着拨浪鼓,不用吆喝就会招来一大群人。货郎担子里有各种针头线脑、纽扣发夹和小玩具,那些彩色丝线最受妇女们欢迎,年纪大点的女孩子会对各色小发夹上心,小孩子则心心念念那种五颜六色的豆豆糖,一毛钱能买十几粒,攒一撮梳下来的乱头发也能换几粒,大多数人家都会给小孩买一点。有种很便宜的塑料小喇叭也极受欢迎,货郎走后那几天,村里到处都能听到那种喇叭响。有时村里也会来一些卖衣服和床单被罩的货郎,这些人一般是三五个一起来的,挨家挨户上门兜售,衣物多以秋衣秋裤和小孩衣服居多,床单被罩大红大绿,看上去很鲜艳,摸一阵能在手上留下各种颜料。货郎往往都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既夸自家货好,又夸主人样貌身材好,还激将说那谁谁谁家已经买了些啥。几番劝说,总有一些主妇会忍不住留下一些。过几天村里不少妇女孩子走出来,身上会穿着款式、颜色相近的新衣物,满心欢喜地聚在一起评头论足,没买的则在旁边羡慕着、后悔着,算着下次货郎进村的时间。
村子距镇上有十几里路,镇上商店多且大,村里人过个十天半月会去镇上磨面榨油,顺便置办些肥皂洗衣粉筷子碗碟,以及孩子用的本子铅笔之类的日常用品,这是一家之主要去做的事。赶集在我们那儿叫“赶场”,要到距村子三十里外的一处集市。赶场对一家人来说是个极高兴的大事,要提前筹划好几天:先得捯饬家里需要拿到街上卖掉的农产品,再合计需要买回家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等到逢场那天一大早,提前商定好要去赶场的家庭成员早早起床,天不亮就出门,三十多里路要走两个多小时哩。到了集市先看行情,找地方卖掉自家东西,得了钱再到集市转几圈,挨个看好要买的东西,到中午就在街上吃碗面皮,再从街头逛到街尾,一一购买计划内的猪仔、镰刀、茶叶、烟草,以及一家人的衣帽鞋袜,临走时还得捎上两个油饼子或一包糖果——家里的孩子是一准等在村头的,回家时得有东西打发。集市远,家家农活也忙,赶场耽误农活不说还花钱,没有需要是不会常去的,三天两头赶场会被村里人笑话是“逛三”。当然,腊月里的场除外,尤其是腊月十五之后的半个月,很多人是场场要去赶:一年忙到头,难得这时节既是名正言顺置办年货,也是消闲休息看热闹。
渐渐地,随着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变化,村里的小商店增加到四五家,花花绿绿的商品也丰富起来,仅小孩子的零食就有很多种。村里通了去县城的班车,摩托车、三轮车家家必备,赶场的路不再遥远,去县城也能当天往返。购物渠道多了,村里人的眼光也挑剔起来,小商店的酱油醋就算不掺水也常被嫌弃,赶场买东西,也讲究选择与别人不一样的颜色款式。
终于,网购时代来了。刚开始,网购只是少数年轻人的“时髦事”,村里很多人不懂“上网”是干什么,还笑话年轻人“胡整”,见不着、摸不到就挣钱买东西,那不是“隔口袋买猫”——全凭运气吗?你怎么知道质量好坏、样子大小?而且因为快递网络不完备,买了东西还得托人到县城去取,更让老人们有了笑话的由头:还不如直接去县城逛来得方便。可随着“农村淘宝”在每个乡村落户,快递网络逐步下沉完善,尤其是智能手机在乡村普及后,网购不但渐渐被村里人接受,许多人还迷上了网上购物,许多网购APP陆续被大伙儿熟悉和热爱,父亲的手机上就装了好几个。网络给村里人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新世界,方便快捷、丰富多样的购物平台,不断刺激着大家多年来被压抑的消费需求。
如今,乡村小商店就算再怎么改进服务态度和商品质量,也越来越难以存活,想来不久后也终将面临消失的命运。倒是小镇和集市还热闹着:乡邻们虽然把目光投向远方,但远方的目光也探索着投到了这里,小镇和集市在与外界相互交换的好奇眼神中,完善着、蜕变着、繁华着,努力适应着乡亲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未来的乡村购物世界还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呢?我想不出来,但不得不说,对比曾经物资匮乏的“代销时代”,如今越来越多样的购物选择,越来越便捷的购买方式,不仅冲击着乡亲们的消费观念,也实实在在拉近着乡村与城市的距离。
这一切,何尝不是一个时代发展变化的鲜活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