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鲜花港、生态采摘园已成规模,新农业蓬勃发展;针织生产、服装加工等生产企业成村民家门口就业的“微工厂”,工业企业产销两旺,这是牡丹区李村镇朱庄行政村着力发展特色农业、村头企业的显著成效,“农工并进”让乡村振兴之花更加鲜艳夺目。
在该村200余亩的温室大棚内,种植着百香果、芒果、香水橙、莲雾、红心火龙果等30余种热带水果,这是村民赵俊伟和高志飞返乡创业实施“南果北种”的成功实践。他们还引进了蟠桃树品种,为周边群众免费提供桃树苗、种植技术、负责收果销售,带动了更多村民加入种植队伍。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此务工的当地群众越来越多,目前有30余名村民常年在基地打工,月收入4000元左右。
“以火龙果为例,采摘价格平均每斤在10元左右,亩产值达10万元,远高于种植传统农作物的收入。”种植户赵俊伟表示,“采摘旺季时,日人流量可达3000人以上,单日收入最多时在4万元左右,这在以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我们积极引导和组织村民学习先进种植技术,逐步改变传统种植习惯。”朱庄村党支部书记秦华堂介绍,目前,该村已建成占地500亩的高效农业大棚104个,重点种植发展热带水果和绿色蔬菜等产业,通过集中管理、规模经营、订单生产等“抱团”发展模式,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李村镇党委书记贾欣国表示,该镇突出发展以生态观光、文化休闲为重点的体验经济,持续提升生态旅游竞争力,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通过招商引资,朱庄村利用地块现有自然景观,发展了千亩鲜花港特色生态观光区,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朱庄村的生态观光农业,让游览者流连忘返;村里的针织加工厂,让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刘红在家门口上岗就业。“我现在针织厂打工,月收入4000元左右,还方便照顾家庭。”刘红说。在该村的塑料牙签棒生产加工车间,80多名村民正在紧张工作,负责人刘文豪说,这些牙签都是代生产的,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地区,销量好,前景广。
秦华堂表示,该村统筹整合现有资源,按照统一建设、集中管理、整体租赁的形式,引进上马了琪涵服饰、日用品生产等多个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助力村民就业家门口。
“我们企业拥有5家工厂,常年在厂生产员工500多名。”据琪涵服饰负责人刘彭飞表示,该企业对短袖、卫裤、卫衣、休闲裤、运动裤等所有针织服装,提供从开发到生产的服务,多年来一直与国内多家知名品牌及欧洲一些品牌有着战略业务关系,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为给当地群众搭建在家门口就业的新平台,我们集思广益,着力实施了‘微工厂’和‘引凤还巢’工程。”贾欣国表示,全镇通过打造村头加工厂,建立了“微工厂+党支部+致富带头人+村民”的创业就业机制,形成村民就业、集体受益、企业壮大、产业发展的良好镇域经济新业态。
通讯员 郜玉华 刘电清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卫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