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鑫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房正
黄河流经鄄城县的5个镇共105华里,滩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2.8%。在这片滩区上,生长着一种特殊的药材——金银花。
近日,记者来到董口镇邢屯村山东仙喜药业公司的种植基地,遍地的金银花散发着淡淡的芳香。成群结队的小鹅“漫步”其中,悠闲地啃食着杂草。“现在处于麦收期,工人们都回去收麦了,一天也就是300人左右干活,按照平时,一天平均七八百人在地里采金银花。”仙喜药业负责人臧广军说。
这个金银花种植基地,是臧广军流转滩区的千亩土地建起的。他介绍,目前基地的金银花处于成长期,按照一斤60元的价格来算,一亩地能收益3000元钱,等着再过几年,地里的金银花长成后,效益能再翻上几番。
金银花被称为当地的“扶贫花”。董口镇扶贫办主任姬坤介绍,基地与镇上的200多户贫困户签订就业合同,在基地里干活每人能获得每年不少于5000元的收入。他算了一笔账:按产量来说,到盛花期,每亩收获1000多斤金银花鲜花,按照一斤鲜花6元的采摘价格算,一亩地就能给群众带来6000多元钱的采摘收入。
“采下来的金银花在经过烘干后,可以直接卖到药店当药材,也可以卖给企业制作花茶和凉茶饮品。”臧广军告诉记者,随着效益的不断提高,基地对今后的发展有了新的谋划——从最初的金银花采摘、烘干向金银花深加工发展,主要加工金银花茶,增加金银花附加值。
千亩的种植基地,日常照料投入少不了。臧广军介绍,每年单是除草的雇工费用就需要支出20多万元。经过摸索,一种家禽解决了他的烦恼,那就是鹅。臧广军说,他经过套养试验,发现与鸡鸭等家禽相比,鹅在基地里只吃杂草不吃金银花。“把它们散养到地里吃草,不仅节省了除草费用,还节省下了10多万元的饲料钱。”臧广军说。
驱车不到10分钟,记者来到了距邢屯村不到4公里的周场村,这是目前董口镇参与种植金银花人数最多的村,路两旁的田地里随处可见金银花。走进村子,每隔几家就会有一个烘干房。
见到村民刘进强时,他正在帮着来收购金银花的商人称重,一旁的烘干房的机器在“轰隆隆”运转,周围散发着花香。
“225.3斤,一斤62元,13969元。”刘进强一边敲着计算器一边笑着说,这是今年金银花进入采摘期后他的第一笔收入。“我种了60多亩金银花,去年算下来,赚了40多万元。今年价格要是稳定的话,收入也不错。”刘进强笑着说,每年这个时候,来自河南、临沂等地的收购商就会到他们村来,挨家挨户收金银花,每次都是空着车来,满载而归。
靠近黄河滩区的董口镇得益于土质好、气候适宜的先天优势,金银花产业逐渐成了支柱产业。目前,董口镇种植金银花面积已达5000多亩,年产值预计可达6000多万元,金银花正逐渐成为群众的“致富花”。
鄄城县委书记孙伟介绍,鄄城县编制了《鄄城县黄河滩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发展包括中药材在内的特色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有种植专业村37个、专业户2360个,大型中药材种植基地17处,涉及牡丹皮、赤芍、白芍等道地药材20余个品种。年产中药材3万吨,产值7亿元左右。去年以来,全县新增金银花、赤芍等种植面积1.3万亩左右。不断拉长产业链,培植发展中药材产业,打造了全国十七家之一、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市场——舜王城中药材市场。规划建设了山东省中药产业园。全县获得GMP认证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7家,产值3.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