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将继续坚持向海、向洋、向未来,强力实施“耕海牧渔、走向深蓝”海洋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海洋强县”建设,持续壮大“虾贝虫藻鱼”特色渔业经济,培育打造“水港网高”现代海洋产业。
狠抓标准化基地建设 海水养殖业一枝独秀
在近几年的现代渔业发展中,无棣县始终坚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渔业健康养殖为指导,以渔业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渔业科技创新为支撑,整合项目、技术和资金,发挥园区规模效应、产业集聚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在海城、友发、渤瑞等渔业园区建立了多个渔业养殖信息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点,在探索渔业“养殖、生产、加工、经营”信息一体化管理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狠抓标准化基地建设,完善重点产业基地的沟路渠电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夯实产业基础,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加大产业养殖标准化推广力度,完善渔业健康养殖操作规程,推动养殖标准化由重点企业向普通业户延伸,实现水产养殖品种和水产领域全覆盖;进一步健全和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体系建设,严查违规用药行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强化科技服务,深化科企联系合作,加大渔民技能培训和渔业信息服务力度。鼓励现有产业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增强竞争力。加大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渔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最大限度的予以政策支持。抓好水产苗种基地建设,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优化水产养殖模式。充分调动养殖骨干企业的积极性,开展新模式养殖试验,丰富渔业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大力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修复,推广渔业养殖基地进排水独立、养殖海水“一水多用”、淡水自净以及循环水养殖、生态混养等养殖技术,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坚决防范渔业养殖污染问题。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打造包括海洋生物工程、水产品加工、海洋医药、健康产业以及冷链物流等综合产业技术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区,形成独具特色的海洋高科技产业示范园区。
打造“水港网高”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壮大“虾贝虫藻鱼”经济。加快海洋牧场、渤海贝仓、现代渔业园区、微藻养殖示范园建设,新建工厂化养殖区6.4万平方米,改造标准化池塘2800亩。大力培育“滨州盐田虾”等地方性知名品牌。示范推广优质新品种,重点推进金刚虾、加州鲈鱼、石斑鱼等新品种规模化养殖。延伸海洋渔业产业链条。支持埕口镇创建省级渔业产业化强镇,推进鲁北优质海产品全产业链示范项目,扶持企业发展海珍品精深加工。推进渔业与文化节庆、旅游观光等融合发展,加快深海网箱养殖和休闲海钓场建设,推进福海旅游休闲渔业项目,进一步叫响岔尖渔村开海节、盐田虾节品牌。打造海水淡化、港口经济、渔网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水港网高”产业体系。力促弘基渔网项目建成投产,推进海水淡化二期和大口河港口工程开工建设。培育壮大海忠软管、悦翔生物等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推进生产模式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生产模式创新。开展黄渤海滩涂生态农牧化与三产融合模式示范,探索牡蛎池塘养殖、产品净化和定向培养等新模式、新技术。推广对虾“135”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技术,推进标准化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高密度养殖为主的现代渔业模式。
推进种业培育创新。开展对虾现代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筛选培育高产优质卤虫种群。争创半滑舌鳎国家级原种场,打造文蛤、牡蛎省级原良种场,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和标准化扩繁生产。
推进人才培养创新。以无棣鲁东大学海洋研究院为依托,搭建人才培训基地。实施基层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开展渔业技术人员培训。
强化安全管控措施,创优产业发展软环境
今年,县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将继续认真落实国家围填海管控政策,严格伏季休渔管理,完善水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体系,推行水产品合格证制度。另外,加大增殖放流力度,积极配合海岸线修测工作,扎实开展全国海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海洋灾害风险普查试点,稳妥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做好沿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海服务。同时,持续强化海陆联防联控,定期开展专项渔业执法行动。高标准推动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加强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目前,无棣县正积极谋划实施三项重大海洋科技产业项目,进一步提升鲁北国家级海洋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水平,谋划实施“风光渔虫藻新能源基地项目”“鲁北全产业链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鲁北水产苗种高科技示范基地项目”等三大海洋科技产业项目,积极打造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海洋生态优势凸显、海洋科技高度聚集、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的国家级海洋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张振华 阮琛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