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新农村 > 正文
   

东阿县姚寨镇:唤醒“沉睡”的土地资产

2021-03-25 07:36:57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本报讯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娄小皓)3月20日,在东阿县姚寨镇南张村,站在田垄上,集中连片的优质小麦焕发着勃勃生机。过去三年的时间里,南张村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力的有力抓手,成立了东阿县祥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村庄土地66公顷用于良种种植,真正实现了“以点带面”共同致富。

  “这麦苗看着与其他地方种植的没有什么不同,但我们种植的是优质小麦,产量比普通小麦要高。”南张村党支部书记张守勇告诉记者,他的家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合作社的“办公室”,院子里堆满了合作社统一购买的肥料。

  曾经,南张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村民大都外出打工,留在村内的大多是老弱妇孺,由于缺乏劳动力,村民种不了的地大都以每年4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给了本村村民。

  “就这么低的价格,还不一定能流转出去。”张守勇说,对于留在村里的村民来说,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来源,“一亩三分地”却又牢牢地拴住了他们的腿脚。如何让土地变成资产,唤醒沉睡资本?

  对此,南张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要把土地流转好、把特色产业育强、把社会化服务搞活,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组织化、产业化。”张守勇说。2018年,经过村“两委”的一致同意,他们决定以10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了村里的40公顷土地用于种植玉米、小麦良种。“400元一亩的价格实在是太低了,我们统一将土地流转出来,用自己的农机,还有专门的农技员提供技术指导,规模种植省事、省心,也可以实现节水、节肥、节工和增产,算下来比村内流转的方式合算的多。” 张守勇说。

  机械化的种植模式,清澈甘甜的灌溉水源……在南张村,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除去每亩土地的承包金,粮食补贴和农资补贴能拿到100多元,同时,还能为合作社打零工,拿到几千元的收入,可谓一举多得。“一手拿租金,一手领工资,让留在村里的村民看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新希望。”张守勇告诉记者,南张村有133.3公顷土地,如今已经过半数流转给了合作社。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如今,南张村还吸引来了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王洪栋,“这个小伙子不是我们本村的村民,我们是在种子公司的介绍下认识的,他是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搞起农业来,比我们更专业。”能吸引大学生到村里来,张守勇很是骄傲,他告诉记者,王洪栋之所以看中南张村,正是因为这片已经成长并成熟起来的土地。“他是搞实验田项目的,地里种植的农作物一斤比市场价格高1毛钱,效益更好。”张守勇说。

  土地流转让农村土地“转”了起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而加快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张守勇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准备对小麦、玉米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让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走进市场,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青州东夏镇多措并举做好环保工作
下一篇:莱西:胡萝卜还未收订单就已“找上门”
 
0
 
 
 
 
推荐资讯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业 多点发力点亮绿色经济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观走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
种下“牧草绿”,治愈“盐碱白”
种下“牧草绿”,治愈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